记者李勤通讯员李萌笛报道:在宜城市这片广袤土地上,邵继波的名字如同一粒金种子,深深扎根在农民心中。他不仅是育种“土”专家,更是乡村振兴的践行者。他用35年的坚守与创新,书写了一段动人的农业传奇。

最美同心人 邵继波
邵继波出生在宜城市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他就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每当看到父母为水稻产量低而发愁时,他心中便萌生了一个梦想:培育出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让乡亲们不再为粮食发愁。

邵继波查看小麦长势
“1989年种粮食产量不高,那一年雨水又特别多,在收的时候全部出了芽,农民绝收了。当年那件事一直鞭策我,要改变农民‘靠天收’的命运,我下定决心开始尝试育种。”邵继波说。
从那以后,邵继波每天早出晚归,穿梭在试验田里,播种、管理、观察、记录……一干就是30多年。“育种就像养孩子,得用心去呵护。”这是他经常放在嘴边的话。正是这份执着,让他从一名普通农民成长为育种专家。
育种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起初,邵继波面临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困难,但他从未放弃。在经过不断地尝试、不断的失败,终于育出了大豆品种——宜豆268,用7年时间推广种植面积达30万亩,为农民增收4500万元。
“宜豆268”的成功并未让邵继波停下脚步,他继续深耕育种领域,选育出“早麦2号”这一新品种,推动了小麦产业的升级。该品种不仅抗病性强,而且早熟、产量高,在试种中产量高达704.2公斤/亩,3年推广面积达20万亩,为农民增收4000多万元。
腊树村八组村民刘长兰种了100多亩早麦2号,她开心地说:“我种早麦2号将近5年了,这个品种抗倒伏、抗赤霉病,而且产量又高,平均亩产量能达到1200斤,比往年种的那些麦子产量高了不少。”
如今,邵继波已年过六旬,但他依然坚守在育种一线。他说:“只要我还能动,就要继续干下去。我的梦想是培育出更多优质品种,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