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市场主体—— 政策送温暖 企业增活力(做好“六稳”工作 落实“六保”任务·一线见闻)

保住市场主体,就是稳住经济基本盘,就能够化危为机、赢得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科学分析形势、把握发展大势,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困难、风险、挑战,积极引导全社会特别是各类市场主体增强信心,巩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我国中小企业有灵气、有活力,善于迎难而上、自强不息,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支持下,一定能够渡过难关,迎来更好发展。”

全国超过1亿户的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更是吸纳就业的“容纳器”。为保市场主体,各地各部门围绕推进复工复产和助企纾困,精准有力及时推出政策措施:打通人流物流堵点、降低经营成本、提供金融支持;减免各类企业缴纳的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保费上半年达6000亿元;免收收费公路通行费1400多亿元,降低电价气价上半年为企业减负670亿元;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低成本贷款2.85万亿元……

一系列有力举措显现积极成效。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压力得到缓解,生产运行逐步趋于正常。截至6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和职工复岗率分别达到99.1%和95.4%。

机器转起来,工人忙起来,发展动能正在不断蓄积。

  江苏:打通堵点,企业生产缓过来

明亮的灯光下,无锡华光汽车部件集团有限公司涂装生产线马力全开、高速运转,一件件汽车尾翼产品排列有序,轻轻拿起、快速清除产品表面的刺点和颗粒,再由传送带送往下道工序……每天,年轻小伙董华鹏可以完成500件尾翼产品的清理。

但在5个月前,生产车间还是一片沉寂,面临员工紧缺和上下游产业链不畅的困境。

用工短缺是个紧要问题!复工后员工到岗率不到一成怎么办?公司所在的无锡市惠山区急企业所急,第一时间制定出台《促进企业复工复产用工的八条政策意见》,返岗交通补助、初次就业奖励、就业服务奖励、员工住宿补助等政策实打实帮扶企业解决用工难。

2月18日晚,两辆大巴车连夜顺利接回包括董华鹏在内的20余名业务骨干。随后,政企联合推出包车接送、赠送车票、住房消毒等一系列举措,短短几天内员工到岗率高达80%。

员工有了,可上下游产业链“阻滞”仍是个问题。“独木不成林,我们率先复工了,可下游11家配套企业还没开工。”这让华光集团总经理薄可晨犯了难。

11家企业、50余份材料、500余名员工轨迹核实,惠山区1000余名驻企联络员第一时间摸清企业复工复产中的重点、难点、堵点,服务复工复产领导小组加班加点,确保每一家企业审批正确、每一名员工核实到位,促进产业链上大中小企业应复尽复、协同运转。

复工以来,华光集团国内订单已基本恢复正常,月销售额达9000万元。“抢抓时效,我们正努力把耽误的工时抢回来。”薄可晨说。

保市场主体,江苏一手抓督导检查一手抓服务,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全面梳理产业链、精准打通供应链,通过发挥省市工作联动、工信部复工复产联络员工作组和长三角产业链联动协作等工作机制作用,累计推动供应链上1400多家企业复工复产,有力保障了企业的正常运转。

  重庆:减税降费,轻装上阵转起来

“资金问题解决,终于放心了!”重庆新红旗缸盖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汤建国面带笑容。

前段时间,流动资金吃紧,汤建国晚上睡不着,早上醒得早,听到催款电话就紧张。

转机来自于减税降费!

新红旗缸盖制造公司是重庆市铜梁区一家中小企业,主要生产发动机零部件。疫情带来的冲击,让汤建国茶饭不思。好在有铜梁区政府支持,帮助公司于2月20日复工。

不过,考验还在后头。得益于工程基建项目拉动,新红旗的发动机缸盖订单增多。可有了订单,汤建国却高兴不起来。为啥?资金不够。2月份,由于疫情影响,公司几乎没有进账。而在业内,每3个月结账一次,这就意味着新红旗需要垫付3个月资金。另外,为了赶订单,还需要多招工人,社保、水电气等费用也是一笔不小开支。

这可怎么办?汤建国向税务部门申请缓期缴税。本来2月要缴纳180多万元税款。税务部门了解情况后,同意推迟到4月再缴。

税款缓缴让新红旗有了喘息之机,更多利好政策接踵而至——

没过多久,减税降费政策在铜梁区落地。公司财务人员算了一笔账,上半年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可以减免40多万元;今年2月至6月,公司可减免将近100万元社保费用。税费两项,公司共享受140多万元优惠。此外,水电气等方面每月可减少近10万元支出。

保市场主体,重庆相关部门努力当好企业“粮草官”,在减税降费、财政奖补等方面频出实招。中小企业可向税务部门申请减免3个月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截至4月底,全市3.1万户(次)纳税人共减免两税16.8亿元;2—4月,为参保单位共减免社保费64亿元。

  浙江:金融输血,扛过难关好起来

“4月1日提出融资申请,4月7日拿到贷款,年利率仅为3.8%,利率低效率快!”近日,浙江天齐国际贸易集团顺利拿到了宁波市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发放的500万元贷款,这让企业负责人童俭丞格外兴奋,“像我们这样的电商企业抵押物少,能这么顺利从银行融资,过去真是不敢想。”

“不仅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员工工资有了着落,也能让我们抓住机遇,加快部署新战略。”童俭丞紧皱的眉头舒展了。

天齐集团专营跨境电商销售,受疫情影响,公司应收账款回笼难,一度流动资金接续不上。“当初一连跑了三四家银行争取融资,对方一看我们是电商企业都婉言拒绝了。”融资难与慢,让童俭丞一筹莫展,“苦心经营多年,企业一直发展不错,难道这次扛不过去了吗?”

疫情防控期间,宁波许多小微企业遇到融资“慢”难题。为了化解难题,宁波市财政局联合金融、政策性担保公司等部门快速推出“微担通”,通过“财政+银行+担保”模式,专门为缺乏抵押物和轻资产的小微企业提供担保贷款,并鼓励银行参照中央再贷款再贴现政策规定的利率区间提供低息资金。

“这次银行为我们授信2000万元,先期发放500万元,后续什么时候缺钱,随时‘送贷’。”童俭丞准备大干一场。

保市场主体,浙江加大金融政策“输血”力度,为更多企业注入资金活水。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在全国率先建立小微企业贷款授权、授信、尽职免责“三张清单”,在全省开展首贷户拓展专项行动,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提质增效、扩面增量。上半年,浙江省金融机构运用央行再贷款再贴现资金发放优惠贷款1689亿元,直达支持13.2万余户企业和农户,惠及面同比扩大3.3倍;6月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同比下降0.92个百分点。

(本报记者罗珊珊、姚雪青、刘新吾、窦瀚洋)

《 人民日报 》( 2020年07月19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