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锋 钟军 郑潘通讯员吴运明 章焕焕报道:金穗垂首,麦浪千重。5月14日,在宜城市小麦单产提升暨新品种观摩会上,本土培育的“早麦2号”小麦新品种以亩产435公斤的优异成绩引发关注。经湖北省农科院、襄阳市农技中心、襄阳市农科院专家组成的专家组现场测产,该品种较2023年亩均增产93公斤,增比达27.2%,展现出强劲的科技赋能效应。
早麦2号观摩现场
在宜城市小河镇民正村的千亩示范田里,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秸秆。据育种专家、宜城市月生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农艺师邵继波介绍,“早麦2号”历经20年攻关,成功实现了高产、早熟、抗病等优良性状的协同突破。“特别是对赤霉病的高抗特性,破解了长江中游麦区长期存在的生产难题。”邵继波说。
早麦2号
测产数据显示,该品种亩穗数达35-40万穗,在同期干旱气候条件下仍保持稳定产量。“生育期缩短5-7天,为稻麦轮作争取了宝贵农时。”湖北省农科院研究员高春保评价道。这一特性在鄢城街道南河村种植户邱启刚的田里得到验证。“不仅少打一次药省了80多元成本,还能提早插秧,一季变两季都划算。”邱启刚说。
目前,宜城市已构建“科研+推广+新型主体”的良种推广体系,全市68万亩小麦良种覆盖率达98%。“早麦2号”推广面积三年间从200亩激增至20万亩,累计带动农户增收过亿元,成为科技兴农的生动实践。市农业部门表示,将继续强化新品种选育推广,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坚实支撑。
一审:张阳
二审:冯波
三审: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