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市:不唯“帽子”重“里子” 校招引才更务实 ——宜城2025年校园招聘暨城市推介活动侧记

记者谢子恒 张尚东通讯员赵静 闫婷报道:4月27日,宜城市委、市政府在湖北工业大学举办“‘宜’见倾心 ‘城’心爱才”宜城市2025年校园招聘会暨城市推介会。活动坚持“精准引才、产才融合”,锚定县域经济主导产业发展需求与高校专业匹配度,破除唯学历、唯名校用人导向,让人才招聘更务实、更精准、更有效,为宜城“43211”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冲刺全国百强县”注入强劲动能。

据悉,湖北工业大学新材料、机械制造等优势学科,与宜城百亿级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深度咬合,双方在人才联合培养和科技创新转化等方面拥有广阔合作空间。招聘会现场,湖北东方化工有限公司、湖北宝乾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湖北胜芯动力电池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展位前人头攒动,大批工科学子驻足咨询、投递简历。企业招聘负责人热情地向学子们介绍岗位要求、职业发展路径,详细解答薪资待遇、工作环境等问题,现场互动频繁,气氛热烈。

湖北东方化工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李加军介绍,东方化工作为国有化工企业,公司人才发展通道完善,部分岗位年薪可达40万,还为员工提供五险一金、企业年金、住房补贴、餐补等福利,员工更可享受宜城“1+3”人才政策相关补贴。当天,该公司现场便与10多人达成就业意向,部分学子直接现场签约。

“这些企业都是非常优质的企业,也提供了非常优质的岗位。我今天已经跟东方化工有限公司签约了,他们的企业文化和岗位都与我的期望很匹配,而且与我的专业方向和兴趣相契合。非常荣幸能够加入东方化工有限公司,我对今后的职业规划有很大的期待。”武汉理工大学应届毕业生邓秋颖说。

湖北大学学生李菲扬说:“因为我是宜城本地人,对宜城这个地方非常的熟悉和了解,非常希望能够在离家近的地方工作。东方化工有很好的晋升和发展空间,比较符合我对职业的规划和期望,我的专业也和东方化工的招聘岗位比较对口,所以非常希望加入这个公司。”

武汉纺织大学的大四学生李新月关注到国家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大力支持,加上宜城优厚的人才政策和补贴,她果断投递简历,期待能获得工作机会。“今天看了宜城的相关政策,我觉得非常给力。而且我是一名襄阳人,距离宜城开车只需要40分钟,所以我就想着来试一试,看看有没有机会。”李新月说。

此次招聘会不仅吸引了大批工科学子,教育、卫健等领域的专业人才也慕名而来。宜城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第一中学等单位的展位前围满了前来咨询的学子,招聘人员详细介绍人才培养计划和就业政策。

宜城市湖北工业大学“学子归巢”联络站站长朱梦琪被宜城城市推介活动所吸引,家乡的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特别是教育改革成果和发展蓝图,坚定了她回乡当老师的决心。她表示将积极向同学讲述宜城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机遇,邀请大家共同投身于家乡的教育事业。

宜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胡宗华向记者介绍,医院此次带来了25个工作岗位,却收到50多份简历,远超预期。硕士以上学历的大学生签订协议后,除享受医院的安家补贴,还能获得宜城市人才引进的生活补贴。开放有力的人才政策,让宜城成为大学生就业的热门选择。

招聘会的热烈反响,不仅展现了青年学子对宜城发展前景的充分认可,更凸显了产教融合在人才战略中的关键作用。

“本次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90个优质岗位参会,既为高校学子提供施展抱负的教育舞台,更希望通过岗位推介传递我市‘以教育聚人才、以人才兴教育’的发展理念。”宜城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国说:“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完善人才培养、晋升、保障机制,让更多青年人才在我市教育沃土上扎根结果,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据了解,当天宜城市共有63家企事业单位参加招聘活动,提供了362个就业岗位,吸引1200余名学子参与,现场712名求职者达成就业意向,其中本科生423名,硕士研究生289人。

宜城市副市长陈珊说:“近年来,宜城市聚焦‘四个举全市之力’,以‘南经开、北临港’两大发展引擎,现代煤磷化工‘双核’并进,发展蓄势聚力、充满活力。同时,我们不断完善‘1+3’人才政策体系,接续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资智汇宜、百名高校新生座谈会等活动,主动解决好人才安居保障、家属随迁及交友婚恋等‘关键小事’,全方位吸引、培育和用好人才。站在时代浪潮,我们将以更加开放包容姿态,张开双臂,热忱欢迎广大英才共聚宜城发展热土,和我们一起携手并进,共谱发展新篇。”

一审:肖邡硕

二审:冯波

三审: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