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融评】三措并举锻尖兵 赋能青春绽芳华

融媒评论员  罗 剑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担当。在“干部素质提升年”的号角声中,培养一支“提笔能写、开口能讲、遇事能干、问策能对”的年轻干部队伍,既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先手棋”,更是回应时代之问的“必答题”。唯有以理念变革为“引擎”、以能力提升为“硬核”、以作风转变为“底色”,才能让年轻干部在时代浪潮中找准坐标、锤炼筋骨、破茧成蝶。

以理念大变革破“思想之冰”,让青春在“拔节孕穗”中找准方向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是实践的指南。年轻干部初入职场,往往面临“学历高但阅历浅”“理论强但实践弱”的成长课题,亟需打破思维定式、拓宽视野格局。一方面,需搭建“沉浸式”理论课堂,通过专题研讨、互动教学、红色研学等方式,引导其深学细悟党的创新理论,将“国之大者”融入“青春之问”,让“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成为内心深处的价值坐标;另一方面,要创设“碰撞式”交流平台,鼓励年轻干部围绕发展难题“头脑风暴”、针对民生痛点“换位思考”,在观点交锋中破除“坐井观天”的局限,在对标先进中树立“争一流、创卓越”的追求。唯有让新理念、新思维根植于心,才能让年轻干部在复杂环境中“乱云飞渡仍从容”,在机遇挑战前“不畏浮云遮望眼”。

以能力大提升强“干事之能”,让青春在“真刀真枪”中磨砺锋芒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提升“提笔能写”的功底,离不开“常读常新”的积累与“反复打磨”的淬炼,需通过定期开展文稿比武、调研写作等活动,让年轻干部在“咬文嚼字”中练出“笔力”,在“解剖麻雀”中提炼“洞见”;练就“开口能讲”的本领,要搭建“青言青语”讲台、辩论擂台、模拟政务等场景,让其在“敢讲”中克服怯场、在“会讲”中精准表达、在“善讲”中传递思想;夯实“遇事能干”“问策能对”的根基,则需把基层一线作为“练兵场”,让年轻干部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项目攻坚等“吃劲岗位”上经风雨、见世面,在直面矛盾、解决问题中积累“实战经验”,真正成为“能扛硬活、能打硬仗”的多面手。能力提升非一日之功,唯有将“课堂”与“战场”结合、“书本”与“实践”贯通,才能让年轻干部在层层历练中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跃升。

以作风大转变铸“担当之魂”,让青春在“枝叶关情”中厚植底色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对年轻干部而言,“扣好第一粒扣子”不仅是纪律要求,更是从政操守。要引导年轻干部走出“舒适圈”,主动沉到田间地头、走进车间厂房、深入社区网格,在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中倾听呼声、在为群众“跑断腿、磨破嘴”中增进感情,把“民生清单”变成“幸福账单”;要培育钉钉子精神,教育其既要“仰望星空”立大志,更要“脚踏实地”办实事,对定下的任务、部署的工作一抓到底,在“一锤一锤钉钉子”中积小胜为大胜;要涵养“刀刃向内”的自觉,通过警示教育、谈心谈话、定期复盘等方式,督促年轻干部常修从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敬畏心、“清正廉洁”的干净心。唯有以过硬作风为“舟”,才能让年轻干部在时代浪潮中稳得住心神、扛得起重任。

“青年者,国家之魂。”当理念变革的“春风”拂过心田,当能力提升的“春雨”浸润根系,当作风转变的“春阳”照耀征途,年轻干部定能在“干部素质提升年”的生动实践中,以“提笔”书写初心、以“开口”传递信念、以“实干”丈量担当、以“问策”回应期待,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一审:向润菡

二审:冯波

三审: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