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勤 李锋通讯员闫婷报道:当传统产业遇上数字浪潮,一场脱胎换骨的变革正在汉江之滨上演。近年来,宜城市以科技创新为刃破局突围,用5G织就智造网络,借数据重塑产业基因,在智能制造的新赛道上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天舒纺织工作人员介绍5G智慧工厂运行情况
4月14日,走进天舒纺织的5G全连接工厂,这里没有传统纺织车间的人声鼎沸,取而代之的是300台智能设备通过5G网络实时“对话”。每一根纱线的张力、每一台纺纱机的转速,都化作数据流汇入云端大脑。
天舒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立新说:“改造后,我们的设备故障响应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5分钟,良品率提升25%,更破解了纺织行业“招工难”的顽疾,用工减少2/3,新员工培训周期从1个月压缩到3天。”
2021年,天舒纺织启动了"云管端"一体化改造,让每台纺织机都装上"智慧大脑"。通过“5G数据看板”“5GAI质检”等场景,这家老牌纺织企业走在了数转的前列:生产效率提升15%,运营成本下降10%,2024年更入选“工信部5G工厂名录”,成为襄阳县域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天舒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丁佰英说:“5G技术助力企业实现生产工艺的智能化管理,也为企业的远程协作和智能化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持。我们每一台机器能够根据订单需求和生产情况自动调整参数,实现精准生产。”
数字化转型不仅重塑生产流程,更催生管理革命。在湖北龙祥磷化有限公司,一场“小投入大产出”的数字化变革正在发生。企业仅投入48万元引入BI和CRM系统,却让客户管理发生质的飞跃。
龙祥磷化生产人员正通过DCS和SIS系统实地掌握运行数据
湖北龙祥磷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道娥说:“通过引入这两个系统,我们客户满意度从75%提升至92%,订单转化率增长30%。”
通过整合20年客户数据,CRM系统为企业绘制出“客户需求图谱”。销售人员可精准预判需求,售后响应提速40%。去年企业新增优质客户23家,重复合作率突破85%。
杨道娥说:“过去靠‘人盯人’跟踪订单,现在系统自动预警交付节点。就像给销售团队装上了‘北斗导航’,既防丢单又防超期。”
企业转型的背后,是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宜城市构建"政府引导+运营商护航+服务商赋能"的三维体系,中国移动等四大运营商铺设5G基站1140个,科经局精准推送技改补贴政策。
宜城市科经局党组成员余华建说:“我们实施‘三箭齐发’战略,包括激活老企业、招引新势力、盘活闲置产能。像燕京啤酒投资2亿元,建设燕京清爽大单品生产线、扎啤易拉罐灌装线项目和蓓斯特产品生产线技改扩能项目,年产量增加6万余吨,产能利用率超过9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宜城分公司副总经理李艺说:“我们为天舒纺织量身定制了5G切片网络,确保海量数据‘零卡顿’传输。这种‘一企一策’服务已覆盖全市15家重点企业。 ”
在科技创新和数实融合的双重驱动下,宜城市目前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6家,国家、省级绿色工厂实现新突破,先进级智能工厂达7家,瞪羚企业达19家,东方化工获选省级数字孪生工厂和无人工厂,天舒纺织荣获省级5G工厂和国家级5G工厂。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三年三级跳,从39家成长到108家。2024年数字赋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88.65亿元、增长9.8%。
“在襄阳数字化转型试点政策加持下,我们正谋划建设‘产业大脑’,推动全市194家规上工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宜城市科经局党组成员余华建说。下一步,将建立健全梯度培育机制,实施以点串线扩面示范工程,着力培育一批数转智改头部企业,真正以“数字钢筋”撑起“产业铁骨”。
一审:张阳
二审:冯波
三审: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