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每年春节
都是在外游子思乡返乡的高峰
也是一家人团圆团聚的高光时刻
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
一家人品美食,叙亲情
聊人生,谈憧憬
正是国家繁荣昌盛
民族兴旺发达
人民幸福安康的生动体现
春节期间
襄阳融媒体中心的记者
走进7个家庭
用镜头记录下他们温暖的瞬间
1月28日,除夕
在宜城市郑集镇郭海村张华涛家里
一大家子16口人
“四世同堂”欢聚在一起
年纪最大的老人84岁
最小的孩子2岁
年近60岁的张华涛是家中的老二。大哥常年在外务工,他就主动承担起照顾母亲的责任。上高中时,因为家庭贫困,成绩优异的他不得不辍学。这成了父亲最大的遗憾,老人去世时留下了“孩子们要相亲相爱、相互扶持,保证每个孙子孙女都上大学”的遗愿。
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也为了弥补自己的缺憾,张华涛与大哥辛苦打拼,相互扶持。3个孩子不负众望,先后从大学毕业,其中两个孩子留在外地工作生活。
“每年春节,我们都保持着一大家人团圆的传统。”张华涛告诉记者,如今团年饭桌上已从8口人,增加到16口人,一大家人在一起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1月27日,腊月二十八
谷城县城关镇老君山村
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
这一天
对于返乡过春节的王军涛而言
意义非凡
谷城老君山村王军涛一家(2012年摄于武当山)
王军涛在外拼搏数十年,凭借勤劳与智慧,现在东莞一家企业担任高管。春节临近,思乡情浓,他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归家的路。
驾车驶入老子文化广场,沿着彩虹路蜿蜒而上。这几年村里大变样,从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发展成为国家3A级景区、湖北省旅游名村。
2025年摄于谷城老君山农家乐
王军涛把车停在樱花谷15号农家乐门口,这里现在由堂弟经营,客源不愁。“听堂弟说,去年又多赚了十几万。”王军涛笑着告诉记者。
看着父母身体硬朗,子孙绕膝,王军涛心中的幸福感溢于言表。大家聚在农家乐门口,王家妹妹举起手机,“咔嚓”一声定格这美好时刻。
“来来来,笑一笑,好嘞。”
1月29日,大年初一
樊城铁路社区铁路大院北区
一栋一单元七楼吴汉群家
从广州归来的女儿吴玲
招呼大家一起拍全家福
坐在轮椅上的外婆笑得格外开心
“爸爸,现在有电梯了,我们把外婆推到院里再拍一张吧。”一家人穿戴一新,推着外婆来到户外,特别叮嘱摄影师,要把加装电梯后的小区面貌拍进镜头里。
今年30多岁的吴玲,原计划把爸妈接到广州过春节。听家人介绍,居住的老旧小区去年进行了升级改造,还加装了电梯。十多年没回家的吴玲更改计划,回“襄”过年。
“真没想到,记忆中的破旧、无序不见了,干净、整洁、上楼一键直达,一点不输大城市的新小区。特别是小区还保留着一些历史元素,让人找得到乡愁。”吴玲感慨地告诉记者。
回来的这几天,吴玲进出大院,熟悉人纷纷与她打招呼。“看到渐渐变老的叔叔阿姨们洋溢着笑脸,感到他们现在的生活一定无比幸福。”
“工作交接好,我就赶回来了。
虽然早已成家立业,
但还是特别期待回到小时候生活的地方,
与兄弟姐妹们聚在一起。”
1月28日除夕当天
在南漳县九集镇石门集村
吃完团年饭后
湖北易之家家居有限责任公司
负责人杨健
与20多位亲人拍了全家福
照片中幸福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杨健从事室内装修行业,在南漳有一家装修公司。他告诉记者,直到除夕的前一天还在加班。过去一年里,得益于湖北省绿色智能家电家居以旧换新活动和国家“五类人群”减免等相关政策,公司订单量大幅增加,仅2024年最后两个月,就增加了200多万元的销售额。
“工作再忙,也不能忽略家人。”杨健告诉记者,每年春节,家人们从武汉、黄石、荆州等地赶回老家,在团年宴上举杯问候,让他感到幸福具象化。希望新一年里,家人们身体健康,事业蒸蒸日上。
1月31日,大年初三,天降瑞雪
襄州区伙牌镇尹张村1组
魏丽超家中暖意正浓
魏丽超是湖北时瑞达重型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的一名焊接工。凭借吃苦耐劳、刻苦钻研,他成为优秀的焊接专家,于2020年被授予“全国劳模模范”称号。
“妻子在武汉工作,两个孩子在伙牌镇上学,一家人聚少离多,过年是最期待的日子。”魏丽超告诉记者,只有春节才能短暂离开工作岗位、全心全意陪伴家人。
“老爸就是我的榜样。他经常告诉我只要努力付出,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谈起爸爸的劳模事迹,儿子魏子博满是自豪。在家庭的熏陶下,他早早养成热爱劳动、不怕吃苦的性格。
“我要给孩子当好榜样,把‘劳动精神’传承下去。”魏丽超说,新的一年希望能将技术和经验传授给更多年轻人,带动更多的人发扬“劳动精神”。
1月28日,除夕中午
枣阳市环城街道王寨村
袁清海的家中热热闹闹
一大家人围坐一起,家中最年长者袁绍州端坐在中间,接受晚辈们送上的祝福。袁绍州今年80岁,是一位从教三十多年的退休教师。老人的儿子万清山,从事教育工作42年;孙女万袁媛,已从事教育工作10年。
说起一家三代人的教育情结,38岁的万袁媛颇为自豪。她说:“爸爸小时候过继给他的姨夫,由袁姓改为万姓,因此,我有两位爷爷。另一位爷爷万光才生于1921年,1947年参加工作,生前也是一位教师。加上我的大伯和姐姐,我们的大家庭共有6位教师。”
今年春节,一大家人聚到万袁媛小爹袁清海家中,用拍全家福的方式记录下幸福瞬间。万袁媛告诉记者:“献身教育是我们家共同的信仰,祖辈父辈从青丝到白发,只为把教育的火种越燃越旺,希望能照亮更多梓梓学子的未来。”
“拍这张全家福时,
外公外婆家的小院儿
是用红土砖砌了一圈儿矮墙,
环境看上去还有些杂乱。”
1月30日,大年初二
襄阳籍青年戏曲演员刘冰
指着影集里一张颇有“年代感”的全家福
笑着向记者介绍道
“现在我再回尹集探亲,
一路上道路宽阔,环境优美,
村民家的小院都盖起了小楼,
变化可太大了”。
多年前,刘冰在襄城尹集与家人合影
作为京剧大师梅兰芳再传弟子、豫剧大师马金凤弟子,刘冰专注于戏曲表演艺术,并在北京创办了兰凤剧社。近年来,他在全国各地的文化演艺工作更加繁忙,但与此同时,他和家乡襄阳在情感上的链接、工作上的互动不降反增。
这次春节期间返乡探亲,他带着妻子品尝襄阳牛肉面,和父母走亲访友,同襄阳的朋友们策划新一年的戏曲演出和文化交流活动,忙得不亦乐乎。
“家乡襄阳这些年发展得太快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襄阳、喜欢上了襄阳。新的一年,我既要唱更多的好戏,也要做宣传襄阳的文化使者。”
乡愁是一张全家福
一头是牵挂,一头是思念
回家团圆,拍张全家福
这是中国家庭最强的仪式感!
来源:汉水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