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看变化】返乡人才:家乡日新月异 返乡创业正当时

记者邬玲玲 通讯员赵静 王建锋报道: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春节期间,大批宜城籍在外人才返乡团聚,他们心系家乡,情系桑梓。看看在他们眼里故乡有哪些变化呢?

李保军

宜城市“企业招才大使”、武汉市宜城商会会长、武汉彩银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保军:“支持家乡发展,我义不容辞!作为一名宜城人,吃着家乡的饭、喝着家乡的水长大,我理所应当地关注家乡发展,参与家乡建设。近年来宜城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招商引资、招才引智,‘项目为王’理念深入人心。宜城有区位优势,气候适宜,交通便利,产业集群渐成规模,产业特色日趋鲜明,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我作为武汉市宜城商会会长,为家乡招商引资义不容辞、责无旁贷。”李保军表示,回汉后,他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宜城、推介政策力度,扩大商会政商桥梁力量,积极促成更多企业来宜洽谈合作,更多人才来宜投资兴业,为家乡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王 峰

宜城市“企业招才大使”、武汉市宜城商会执行会长、武汉最梦想咨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峰:“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家乡的变化,我想,那应该是‘蝶变’!小河港汽笛长鸣,一艘艘满载希望的货轮乘风破浪,让宜城豪迈地跨进通江达海的崭新时代;汉江半程马拉松激情四溢、燃爆全城,定格的是宜城人民的蓬勃热情;四馆两中心、新政务服务中心让我们同时体验小城温情与大城高效……这些都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家乡是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宝地。作为在外招才大使,我将更好地讲好宜城故事,诚挚邀请优秀创业团队、高端技术人才来宜,把我们优厚的人才政策、产业政策推介给他们,助力千亿级、五十强、幸福城建设。”

李宪玲

宜城市“校园招才大使”、华中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思政处副处长李宪玲:“谁不说咱家乡好!蛇年新春重返故土宜城,往昔记忆与眼前蓬勃盛景相互交织:鲤鱼湖周边,高楼错落有致、绿植葱郁,楚都文化中心内,书香、墨香、艺术之香四溢,襄荆高铁宜城北站承载着宜城融入更大发展格局的希望,特色美食与文旅深度融合,出新、出彩、出圈、出色……家乡的发展与变迁让我深感震撼与自豪!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将立足校园和我的‘朋友圈’,动员、发动一批优秀青年学子,来到宜城、融入宜城、投资宜城,为家乡更多地引进一些高端智力人才,让家乡的发展持续绽放日新月异的光华!”

返乡创业致富能人、刘猴镇猴垱村村委干部高红波说:“回家创业才是我的梦!虽然之前在外创业办公司,但心里总是挂念着家乡。”高红波激动地说:“以前村里全是土路,那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现在搞美丽乡村建设,家家户户通了水泥路,添置了五颜六色的分类垃圾桶,农村的污水集中处理,还修了党群活动中心,村子建设得就像个小公园,这些民生事业,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作为保障,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地方政府心系百姓、执政为民的情怀,看着家乡越来越好,更加坚定了我回乡创业的信心。回村后,我利用村闲置资产和在外闯荡积累的经验、人脉,发展秸秆深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销售和建筑材料制作,带动身边的群众一起致富,看到乡亲们收入变多了、日子变好了,我感到格外幸福。”

黄庆丰

在外宜城籍人才、重庆山楂树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庆丰:“日新月异绽光华!身处异乡多年,再次踏上宜城这片故土,我深切感受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宽敞的宜城大道、繁忙的小河港、高效的火电厂、气势宏伟的高铁站,现代化农业蓬勃发展,特色产业迅速崛起,高端制造、新材料产业日趋完善,经济、创新、生态、人才等各方面发展都走在大干快干的道路上。作为一名在外闯荡多年的宜城人,我深知家乡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和人才的汇聚。这次回来,不仅是探亲,也希望能为家乡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同时把自己的亲身感受传播给更多的在外人才,希望更多企业家朋友们能来到宜城,共享发展机遇,让家乡成为投资热土、创业沃土,让宜城的未来更加辉煌!”

黄芃峦

在外宜城籍人才、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黄芃峦:“家乡吹响了引才‘集结号’!虽然在外求学多年,但我一直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家乡的每一个变化都令我们这些在外游子感到由衷地喜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对人才的引育,去年宜城在华师举办校园招聘会,展示了为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所制定的一系列创新性强、吸引力强的人才政策,这让我看到了创新创业团队落户宜城、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广阔前景。家乡求贤若渴的态度,让游子们感受到了强烈的召唤,我将竭尽所能为家乡的产业发展、高端人才引进和科研合作贡献力量,肩负起助力家乡发展的责任,让更多人融入宜城这片热土。”

一审:赵冰倩

二审:冯波

三审: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