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榜样,行有力量,榜样就像一束光,点亮我们心中的"真、善、美"。追光而遇,沐光而行,寻找身边的榜样,让每个人"追寻光、成为光、散发光"就能凝聚起奋进的力量。
榜样的事迹可学可做,榜样的精神可追可及。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宜城市委宣传部联合宜城市融媒体中心开设专栏刊发先进榜样事迹,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群众见贤思齐。今天,让我们一起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宜城文物修复专家易泽林:守护文化瑰宝的文物医生。
宜城文物修复专家易泽林:守护文化瑰宝的文物医生
本网讯记者邬玲玲 张玥琪报道:近日,由省委宣传部组织评审的"荆楚楷模"2024年第四季度人物名单揭晓,宜城市文物修复专家易泽林上榜。今年67岁的易泽林是宜城市博物馆原党支部书记、襄阳市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传承人。投身文物修复事业30多年来,他潜心钻研青铜器修复技艺,让大批濒危的珍贵文物重获新生,完成国家级文物保护修复项目36项,所修复的汉代青铜缿镂获中国民间文物传世工程"云工奖"金奖,个人被授予"中国传统工艺大师"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走进宜城市博物馆一楼200多平米的"易泽林工作室",一股特殊的气味和着潮气迎面扑来。易泽林穿着工作服,正在研究刚出土的文物。"这件文物是在宜城刚刚出土的耳杯,西汉时期的,有2000多年历史,用来喝酒,也叫羽觞,是省内首例纪年漆器,它上边有凤鸟,图案非常精美,这件文物价值非常高。"
易泽林正在研究刚出土的文物
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大师,第一学历仅为小学的易泽林,在31岁才半路"出家",从宜城剧团的舞美和道具制作转行到宜城博物馆从事文物修复。然而隔行如隔山,文物修复看似只是修修补补,但要想把"破铜烂铁" 修复成文物,各方面都要精通。1991年,易泽林考入湖北省艺术学校文博中专班,系统学习历史、化学、美术、雕塑、翻模、铸造、钣金等各方面考古知识。在之后的文物修复生涯里,他也从没停止过学习、钻研,甚至还跑到汽车修理厂、牙科诊所、首饰加工店观察学习,寻找灵感。经过多年钻研,易泽林手一掂文物的重量,就知道文物的矿化程度;一看形状,就大概知道要经过哪几道修复工序。
易泽林指导徒弟修复文物
"有些文物不是那么完整,在出土的时候差东西,你不知道是什么样子,比方说耳子、足,它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要查阅很多资料,哪个时代的,哪种样式,要非常标准,我们修复原则就是最大限度地完整地把这个器物修起来。"易泽林说道。
文物修复工作既脏又累,还要耐得住寂寞,致使许多人不愿从事这项工作。易泽林不仅有精湛的技艺,还有一颗强烈的责任心。"人不可永生,但文物可以永存。每当我把一件破损的文物修复成完整的器物,就有一种成就感,感到自豪,觉得自己为祖先和后人做了一件好事情。只要我还干得动,就不会停止修复文物。现在我还带了几名徒弟,这就是其中的一位,我将把我的技艺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们,希望他们将来不仅成为‘’襄阳工匠易泽林,而是国家级工匠,让文物修复技艺在传承中发扬光大。"易泽林说。
易泽林和他的团队已获得了国家可移动文物一级修复和设计资质,很多修复难度较大的残缺文物,经过他的修复,荣升为国家一、二级藏品。近几年来,易泽林修复的青铜器,有100余件被专家鉴定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300多件为国家二级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