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朱伟健报道:今年以来,宜城市审计局在开展各类审计项目审计过程中,牢固树立“研用结合”理念,在审前准备、现场审计、审计报告和审计整改各环节强化研究型审计思维,切实提升审计成效。推动被审计单位完善了管理制度、健全了监管机制,为推进宜城冲刺全国百强县发挥了审计建设性作用。
审前调查做细,明晰工作思路。审计组进驻前做好充分审前调查,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审计工作的基本方法和重要环节。针对不同行业和部门单位所涉及的领域范围,搜集了解相关政策制度和实际发展现状,通过分析研判其经费管理使用、相关政策执行、项目建设中的风险,确立审计目标和审计内容,制定出覆盖全面、重点突出、科学合理的审计实施方案。
创新组织方式,优化审计方法。紧贴审计范围、审计时长、审计目标,就审计人员各自专业特长进行分工,有力提高审计质效。探索尝试“打点铺面”的组织方式,抽选部分代表性较强的部门预算项目、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政府投资审计项目进行打点审计,深入分析总结审计方法经验,再将审计经验和方法推广应用于其他同类型审计项目中,审计工作效率同比增长15%。
抓实成果提炼,推进转化战果。坚持“前有研究,后有总结”的理念,通过召开审中分析会、审后总结会等形式,组织项目主审总结本次审计的工作经验和方法,立足健全完善制度、推进项目管理、资金拨付使用等层面,加强审计成果提炼转化和综合分析。同时,针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审计建议,以审计要情、审计专报上报地方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其今后决策提供有力参考。
强化审后跟踪,促提整体实效。做实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推动解决问题,服务社会治理是审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搭建“审计”与“被审计”审后沟通桥梁,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和交流,认真分析和研究审计发现的问题,前移整改关口,将发现问题与整改问题紧密结合。被审计人应采纳审计人在财政财务收支、经济责任、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提出的有关建议,立足建章立制,制定整改措施,做到立行立改,着眼彻底整改,推动整改有行动、见实效、真落实。
(编辑:李梦竹 编审:陈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