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融评】腊粥飘香年味近 家和物丰盼归人

评论员 李锋 楚亮

1月18日是农历腊月初八,即腊八节,俗称“腊八”。各地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水米相融成粥,南甜北咸,一碗粥熬出了浓浓的人间烟火,一碗粥藏着家人思念,一碗粥藏着世间温柔。过了腊八就是年,此时节,一碗料足香甜的腊八粥,便开启了祝福满满的“新年”仪式感。

五谷丰登稻米香。腊鼓鸣,春草生,春种秋收、风调雨顺、丰衣足食似乎是传统社会人们孜孜以求的所在。旧谚有载“谁家的烟囱先冒烟,谁家的粮食堆成尖”,新的网络谐音梗有云“喝上一碗腊八粥,万事皆周全”。时光碎,冬日醉,2023癸卯年腊八前后,各地文旅火爆“出圈”、卷上热搜。守城大将军张巡、巾帼英雄花木兰登临睢阳城头,为商丘古城站台。与以往花木兰故里商丘、黄陂之争不同,网友透过张巡,索引出安史之乱对盛唐经济社会的严重破坏,从“稻米流脂”到“路有冻死”,进而得出《为何唐宋之变后,西安不再适合做首都?》的合理结论。

卧听鸡鸣粥熟时。遍览古籍,以粥为主体入诗画的例子较为稀缺。苏东坡以食物为题材做《豆粥》诗,充满生活气息,贬谪之地处江湖之远,别有一番滋味,古代文人墨客对美食的喜爱,在绘画作品中也略有直观的体现。《松下煮羹图》通过简洁流畅的线条、深浅浓淡的笔墨,表现了一位文士和两名小童,在松树下熬煮汤羹的情形,从另外一个侧面为我们展示了曹雪芹“举家喝粥”的隐士隐居心态。《浮生六记》一句“粥可温”道尽人间温情,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情感共鸣做了最完美注释。

腊八照亮游子路。月是故乡明,粥是儿时香。腊八,恰似岁月深巷中的灯盏,照亮了通往春节的道路,也照亮着游子归乡的心路。腊八粥喜暖如年,二十三糖瓜粘,家人齐心跨年关,贯穿南北东西,不同地方的饮食虽有差异,但人们在腊八这天开始期盼新年的美好心愿是一致的。同样,即便是除夕,也有吃饺子、吃汤圆的微小差异,但腊八粥却是一种不约而同的向往。《东京梦华录》有这样的记载,“初八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年味启幕新年,生活细节编织美好期许,他乡游子开始谋划归途,故乡的父母正忙着置办各类年货,早已沉浸在盼望子女归家的欢愉情绪中。

五千年古国古,人间岁月悠长。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老北京人的视角写过腊八节,在他看来,“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等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乡土中国,似水流年,岁末温粥,静待归期。

编辑:张阳

审核:李锋 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