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钟军 李锋 通讯员吴运明 王金波报道:2月菜薹,3月观花,4月做肥,当下,流水镇杨棚村秋播生产中采取的“油菜—水稻”提质增效生产模式,成为当地改良土壤,提升稻米品质与产量,提高农民收入,保障“舌尖上的安全“的“法宝”,助力农业绿色发展提质增效。
10月29日,在流水镇杨棚村有机泉水稻种植基地,植保无人机操作员刘忠波正在操纵农用无人机飞播油菜籽,“1个小时飞播100多亩,这里的2000亩田我们2天就播完了。”
近年来,在农业部门的帮助下,流水镇杨棚村采取“公司基地科研院校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有机稻收割后的2000亩冬闲田,采取免耕飞播两用油菜籽模式做绿肥,不耕地、不施肥,提高水稻品质与产量,确保达到有机标准,形成良性循环。
“今天我们正在做的是这个油菜的免耕飞播模式,是为有机泉水稻下一年的肥料做准备的。”宜城市梅缘农业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方雪梅说:“前期我们就是摘菜苔,中期主要是观花,后期我们就将它翻耕做肥料,这样可以使我们的有机稻产量提升6%,品质提高一个等级。”
据了解,绿肥是传统种植的肥料作物,既能培肥地力,还能减少化肥用量,提高农作物品质,尤其是油菜花根茎中含有的氮磷钾等元素作为肥料还田,不仅能改良土壤结构,还能增加有机质,降低过量使用化肥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流水镇位于大洪山余脉,气候特殊,当地部分农户一直保持着一年只种一季的习惯。自2017年,流水镇大力推动绿色有机稻产业发展,冬闲田里种油菜做绿肥,就形成了2月前摘菜薹,3月中下旬观油菜花,4月翻耕做绿肥种植绿色、有机稻的“稻油”轮作模式。
目前,流水镇杨棚村打造的5000亩泉水稻种植基地,2000亩核心基地。由于生长过程采用油菜做绿肥,不打化学农药,确保全过程生态种植,5000亩泉水稻通过绿色认证,1400亩通过有机认证。有机稻亩产值已经达到了5000元以上,辐射带动周边冷水稻区2万亩,实现亩平增收500元,总产600万斤,产值3000万元目标。
编辑:张阳
审核:李锋 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