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记事(35)】 刘定成:“南征北战”抗疫路

记者李勤  通讯员徐建新

1月26日是大年正月初二,正在休假的宜城一中老师刘定成接到学校电话,要求马上赶到学校,参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15分钟后,刘定成火速赶到学校办公室。校行政部主任郑自运见人员已经到齐,说:“任务已经清楚了,大家戴好口罩,立即到郾子台社区一中老校区逐家进行信息摸排,重点是武汉返宜人员”。就这样,刘定成和其他同事一起,开始了他在城南“抗疫”的第一战。

一中老校区共有5栋房子14个单元,人员居住情况复杂,有本校退离休教师,有经商的租房户,还有部分房子买卖后联系不上新主人。到了老校区,大家立即分成3个组,在退离休支部魏传明的帮助下,开始了逐户摸排工作。经过3天艰苦努力,把每家每户的基本情况摸排清楚。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每天上门检测体温。

1月28日,学校接到上级通知:在职党员干部要向所在地社区党委(支部)报到,并参加社区疫情防控工作。1月29日,刘定成又和部分同事转战到一中所在地——学苑社区,开始了“抗疫”之路的第二战。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到学苑社区参加“双报到”的党员干部多,而且大家参与值守的积极性非常高。随着还有大量志愿者的不断加入,再加上居住在五条路的实际情况,2月7日,刘定成又和社区书记杨帆商量,提出不再参与学苑社区值守。

就这样,2月8日,刘定成又转战到了五条路社区,开启了他的“南征北战”的第三战。

五条路社区是宜城市区的北大门,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开放式社区。范围大、战线长、“双报到”党员干部少、防控难度大、任务特别重。刘定成值守的卡口管理着2个居民小组和1个小区,刚开始的时候只有6个人:3个社区干部和3个“双报到”人员。发放宣传单(手册)、社区人员摸排、全民测体温、出入登记、劝返、红色暖心服务……他很快熟练掌握了所有防控程序。

因为这个小组有2名女同志,加上社区干部还兼有其他任务,刘定成很快对工作进行了调整:上午8点到晚上8点分为3个时间段,由“双报到”党员值守,社区干部协助;晚上8点到次日8点夜班由4位男同志轮流值守。后来板桥小学老师苏晓成看到大家太辛苦,主动提出中午值守(按照文件精神,参加线上教学的老师可以不参加疫情防控);从北京回老家探亲的志愿者石波主动提出,参加夜班值守;后来陆续又有部分志愿者不断加入,大家的防控压力略有缓解。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必须牢牢把住“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第一关,而社区干部人少事杂,刘定成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众多志愿者的主心骨,大家亲切地叫他“刘老师”! 

防控值守进行得很顺利,每天都有大量的感人事迹涌现出来。社区临时党委书记沈建山考虑,必须把这些先进事迹宣传出去,以鼓舞全市一线抗疫士气。拨弄来拨弄去,只有刘老师学历最好,是最佳宣传人选。于是,加强社区疫情防控宣传报道的任务又落到了他的头上。他每天白天参加防控值守,夜晚加班加点写稿。

作为老师,刘定成以前只是写过专业的教学论文,后来到党办工作,也只是写过与工作有关的总结材料,从未提笔写过通讯报道!但在此时,他有一种写作的冲动和激情!因为每天不断有感人的事迹发生。

从3月1日到3月16日,刘老师先后写下了《龙爱国:市区北大门的守门人》《抗疫战场上的“女汉子”》《“黑脸包公”肖启兵》《你的康复就是对我们防控工作最大的肯定》《特殊志愿者石波:祝愿宜城的明天更美好》《五条路社区:五支服务队合力战役情》等大量抗疫报道,分别在《共产党员网》《宜城政府网》《楚都宜城网》《宜城发布》《云上宜城》等媒体上发表,极大地鼓舞了抗疫士气,弘扬了正能量!

3月16日,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全面恢复正常上班。因为要参加驻刘猴镇杨湾村和三里村精准扶贫工作,刘老师暂时告别了战斗了37个日夜的五条路社区,协助精准扶贫村干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开启了他疫情防控的最后一战。

目前,疫情形势已经好转,但疫情防控并没有结束。双休日,刘老师驻村回来后,依然在社区参加值守,依然用文字记录着抗疫事迹。

回顾参加抗疫“南征北战”的50多个日夜,刘老师自豪地说:“痛”并快乐着,为国尽责,他无怨无悔!

(编辑:李勤  责任编辑:杜道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