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为心理疗愈按下购买键

年轻人为心理疗愈按下购买键

半月谈记者 邱冰清

表面哈哈哈,在别人看不到的背后,年轻人却各有各的“辛酸泪”。精神心理健康领域互联网医疗平台“好心情”用户画像显示,20岁以下用户占比26.01%,20岁~35岁占比44.23%。“暂停实验室”用户年龄占比最多的为25岁~34岁,占比在55.25%,其次是35岁~44岁,占比22.02%,且2022年用户平均年龄从2021年的31岁下降到30岁,用户年轻化趋势明显。

撸猫撸狗,画画插花,看解压视频或线下演出,正念、冥想、短期禅修……年轻人开始花钱买“疗愈”。

多因素导致年轻人被焦虑包围

“怎么一直加班加不完,拥有一张社畜脸,我emo了”“大白天的就开始emo,论文选题被毙了”“突然emo了,不想干了,好累啊,无力感”……社交平台上,年轻人“晾晒”着自己的emo。

emo原本是一种情绪化的音乐风格,但在互联网世界里,被网友们衍生出“丧”“忧郁”“伤感”等多重含义。工作不开心、感情不顺利、考试挂科、追星塌房、体重上升……年轻人眼中,万物皆可emo。

李智2022年准备考研时,失眠、长痘、脱发,甚至有时出现幻觉。工作两年的张琳告诉半月谈记者,面对领导的责难、同事间的猜忌、渐渐老去的父母还在为自己打工存钱的现状,有时下班途中会突然就哭出来。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18岁至34岁的青年焦虑平均水平高于成人期的其他年龄段。壹心理《2021心理健康行业年度报告》显示,抑郁是困扰25岁以下年轻人的第一个心理难关,近七成年轻人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

上海梦晓心理辅导支持中心的心理咨询师在疫情期间接受咨询。

很多被焦虑包围的年轻人,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和职业前途,在外人看来,似乎一切都很完美。“暂停实验室”创始人兼CEO郭婷婷说,他们的用户以新兴职业为主,比如互联网、品牌营销、新媒体、金融、科研等。

导致年轻人垂头丧气的原因有很多。“这是家庭、学校、社会‘共谋’的‘产物’。”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学校心理教育研究所所长费俊峰说,一方面,这与生产方式有关,农业社会生活稳定、可掌控,所以不易抑郁;现代社会节奏快、难以掌控,容易产生焦虑等情绪;另一方面,与交往方式有关,过去人们是社群式生活,有足够的同伴和家人支持,现在可能连邻居是谁、前排工位坐着谁都不知道。人类归根到底仍是社会属性动物,“社恐”听起来是调侃,其实会反向支配人们的情绪。

相比早已步入中年的80后和已经成长起来的90后,00后的悲伤需要格外警惕。费俊峰分析,00后所承受的压力从幼儿园、小学就开始,各种幼小衔接、择校、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使他们的学业压力被提前,很多人从小被剥夺了生命力。“他们从小就是‘打工人’,等到走上社会时已经长期‘加班’十几年。可以说一直打工,一直加班。”费俊峰说。

要“舍得”疗愈,也要回归人类社会属性

高强度的工作、不能保证的休息时间和复杂的职场人际关系让30岁的李延彧常处于焦虑、急躁的状态。她选择通过游泳、画画、做手工来缓解。“无法改变现状,那就做一些让自己感到疗愈的事情。”李延彧说,游泳的时候就像回到妈妈肚子里宁静又安全,在画布上刷大色块时感觉把心理的阴霾都刷走了,专注地打簇绒枪时可以暂时忘记心烦的单位。“这些事情每个月平均下来差不多要花约400元,但心情能舒畅点。”

事实上,像李延彧一样,不少年轻人早已将消费目光盯上“疗愈品”。去可以撸猫、撸狗、撸猪的宠物咖啡厅消费,给钟表修复、烘焙裱花等解压视频的博主打赏,看一场线下脱口秀去收获快乐,购置齐全的装备去野外露营,还有一部分年轻人选择了正念、冥想、短期禅修……“这说明年轻人察觉到自己的情绪,并开始自我调节,是好事。”费俊峰说。

山东青岛一家布偶猫主题的咖啡店,每到周末都会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这位客人入场消费后,熟练地拿起铲子和手套为十几只猫铲屎、清洁笼舍。一整天过去了,累得满头大汗的她心满意足地离去。这样既消费又服务的客人越来越多,他们来干活就是疗愈自己的过程,并不在乎成本和回报。

年轻人对自己的情绪变化更为敏感,并且会及时寻求帮助。《2022Bilibili青年心理健康报告》显示,2021年有约9776万人在B站学习心理健康知识,76%为24岁及以下的人群。B站心理健康相关视频播放量超76亿次,“焦虑”“抑郁”“压力”等心理相关词汇搜索量达9930万。

郭婷婷介绍,“暂停实验室”目前的付费用户人数已经超过6万人,续费率超过40%。用户的求助意识、对情绪的感知能力更强,对心理健康服务的接受度更高。

然而,在花钱买疗愈的同时,年轻人也存在着困惑。对李延彧而言,虽然钱花了心情舒畅了,但持续的时间不会很久。“运动产生的多巴胺是短暂的,也就当晚能睡个好觉。画完画以后内心的宁静只能持续到老板电话打来的前一秒。当下一次烦躁、焦虑来临,就要开始新一轮解压的循环,似乎很难彻底‘拔根’。”李延彧说。

“看解压视频是旁观式的,画画、游泳、撸猫撸狗等是自我相处。”费俊峰说,他们的问题所在是缺少与人交往,他们的治愈方式是不跟人接触,治标不治本的方式只能让情绪得到暂时的缓解。

让“负氧离子”入心,生成正能量

人总是需要寻求情绪上的共鸣、希望得到关注的。“很多人喜欢用食物来表达自我照顾,比如年轻人说爱喝甜奶茶,因为生活太苦。其实他们需要的不是食物,是爱,是关系。这些行为的背后是隐藏着心理需求的。”费俊峰说。

“情绪需要出口,emo不是坏事。”费俊峰建议,可以把各地社区使用率较低的房间改造成谈话室,可以做成树洞或者放置纸笔,让人们自我表达。也可以改造成宣泄室,放一些沙袋、画笔等,让人们可通过不同方式释放情绪。

2021年9月23日,泉港第一中学心理咨询老师刘月兰在直播间为群众开展心理咨询。林善传 摄

“情绪的管理涉及几方面,觉察情绪,调节情绪,感知他人情绪以及影响、改变他人情绪。”费俊峰说,情绪管理是有策略的,一是你是否能对自己的生活情境进行改变,二是你的自我支持、身体调节,三是人际接触,寻求社会支持。

费俊峰建议,年轻人可以回溯自己使用过的心理调节方式,能有效帮自己觉察情绪又不危害社会的都可以坚持,不管是画画、插花,还是正念、冥想、瑜伽、格式塔疗法等都可以。可以与自然接触,不用太远,城市里的公园、小山等都可以,负氧离子多,心胸也会开阔。也可以增加与人的交流,选择与安全的倾听者在安全的地方倾吐情绪。

壹心理《2021心理健康行业年度报告》显示,在25岁以下的年轻人中42.21%的人表示有轻度以上的不良状态反应,其中0.44%已自感十分严重,不仅需要外界情感支持,还需适当接受心理咨询。家住南京的林曦(化名)选择在线疏导,每次疏导结束,咨询师还会监督她完成辅助练习,她觉得效果不错。

但并非所有人像林曦一样找到了合适的在线心理咨询师。因为线下一对一咨询价格高且难预约,在杭州工作的朱磊(化名)也选择在线购买心理咨询服务,但他的用户体验却很糟糕:“对方不会耐心听我说完,常打断我的话,而且所谓的分析在我听来更像是在确认我有问题,让我心情更加糟糕,时间没到我就结束了对话。”

朱磊认为,线上的各类心理咨询或当下流行的一些App对年轻人来说无疑是方便且相对线下更经济的方式,但其质量良莠不齐,难以判断咨询师水平,一次失败的体验很有可能造成又一次心理伤害。他期待市场越来越规范的一天到来。(刊于《半月谈内部版》2023年第1期)

信息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