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14日电 《经济参考报》2月14日刊发文章《央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锚定粮食安全等重点任务》。文章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13日正式发布,这也是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因此,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将“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放在首位,强调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要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曹慧表示,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凸显了在新发展格局下依靠自己力量端牢中国饭碗的极端重要性。
过去的2022年,面对疫情、灾情等多重困难挑战,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产量达到13731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完成了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的预期目标。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提高粮食产能首先要“夯基础”,即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地”的方面,中央一号文件要求不仅要保住耕地数量,“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更强调要提升耕地质量,“完成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年度任务”;在“技”的方面,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先进农机研发推广。
提高粮食产能还要“强政策”,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2022年,我国继续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三次向实际种粮农民合计发放400亿元一次性补贴,比2021年翻了一番。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稳定稻谷补贴,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等。
“继续提高粮食产能,重点还是要提高单产,种子是关键中的关键,同时提高播种、灌溉、病虫害等田间栽培管理的良法也非常关键,需要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和农机装备。此外,提高粮食产能还需要优化宏观调控机制,贯彻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韩一军说。
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另一底线任务。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要脱贫,更要致富。中央一号文件把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作为重点任务进行部署,提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促进农业经营增效,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与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不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针对的是全体农民的就业增收,这事实上是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出了更高要求。”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王记文说。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促进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加快完善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保障制度;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促进职业技能提升等基础上,突出了对灵活就业群体、返乡群体和超龄农民工群体就业增收的支持和保护。”王记文表示,受国内、国际人口和经济发展形势的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就业正在发生系统性、根本性变化,也对保障农民工稳定就业增收提出了新的要求。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是新形势下扩大内需的前提条件,也是促进我国长治久安的必然选择。
中央一号文件在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也进行了部署和规划。文件提出,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压实地方政府投入责任,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记者汪子旭)
信息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