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勤 通讯员马兰兰报道:11月10日下午,在襄阳市11月份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宜城市政府与成都云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在襄阳(宜城)精细化工产业园投资100亿元建设绿色循环产业园。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20亿元,税收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954个。
该项目是今年宜城市签订的第98个亿元以上项目,宜城亿元以上项目达131个。重大项目的相继落户,是宜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反映出宜城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快进的良好态势。
今年以来,宜城市委、市政府全面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秉承"发展是第一要务"理念,引入招商引资源头活水、打造项目建设强劲引擎、优化营商环境"软服务",经济活力迸发,发展动能强劲。
前三季度,宜城地区生产总值308亿元,同比增长6%,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1月至10月,宜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2%,居襄阳市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19.5%,居襄阳市第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21亿元,同比增长4.6%。
"二次招商"为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11月18日,记者在宜城市青年创业园项目现场看到,众多厂房在加紧装修施工,园区雏形初现,力争明年四月投产。
这座即将建成的集运动、办公、餐饮、商业、教育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前身是鑫源油厂和兴达粮油公司,是2018年宜城市国投公司收购的闲置资产。2021年年底,宜城市国投公司引进的湖北银河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租赁该闲置资产,建设宜城市青年创业园项目,总投资4亿元。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更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在各种要素和资源受限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只有在自己最擅长的赛道上,才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弯道超车和新突破。
2022年,宜城市深化招商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盘活园区、城区存量资产,释放土地要素红利,缓解供地紧缺问题,培育经济增长新引擎。
这就是具有宜城特色的"二次招商":以存量引增量,把低效闲置用地腾出来,将优质项目"装进去",让要素跟着项目走,实现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一是选好赛道,依托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打造主导产业;二是重点发力,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
除了宜城市青年创业园项目外,宜城"二次招商"成功的项目还有很多。
襄阳力威化工有限公司收购闲置6年多的襄樊楚天化纤有限责任公司存量资产,打造总投资5亿元、年销售收入可达4亿元、实现税收2500万元、可提供200个就业岗位的优质项目。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厂房装修,预计2023年3月投产。
宜城南营街道通过招商引资引进4个项目落地,协议投资额62.3亿元,实现了当月签约、当月进场、当月投产、当月纳税的项目建设奇迹。
今年以来,宜城市坚持"亩产论英雄",以盘活存量资产为核心的"二次招商"成效显著。截至目前,纳入盘活清单的闲置资产79处,已整体盘活56处,其中盘活闲置厂房40多处,面积达50多万平方米,定圆半轴、泰为包装、金索兰等一批闲置多年的企业相继盘活。
同时,宜城市严格落实"链长制",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瞄准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和空白领域,坚持招商引资、技改升级和盘活存量并重,增强产业链发展韧劲。
11月22日,2022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暨世界500强对话湖北系列活动开幕式在武汉举行。在此期间举行的签约活动中,总投资60亿元的2个项目签约落户襄阳。其中,投资10亿元的集中式(共享式)储能电站项目将在宜城建设中电工程新能源宜城104MW/208MWh集中式(共享式)储能电站。
这是宜城借助国家、省级经贸活动平台,构建与高层次链主企业对接的稳定通道而取得的又一重大招商成果。
1月至10月,宜城正式签约项目133个,同比增长64.2%,合同投资额645.2亿元,同比增长84.24%,其中工业项目合同投资额559.6亿元,同比增长60.9%。宜城1亿元以上5亿元以下项目131个,5亿元以上项目18个,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及上市公司投资项目4个,亿元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26个,外向型经济产业项目19个。
以项目建设为引擎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日,记者在湖北能源襄阳(宜城)2×100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工程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加班施工。
该项目负责人介绍,该工程总投资78亿元,已完成投资27亿元。目前,工程已进入安装施工高峰期,正全力以赴确保年内机组倒送电、2023年1月锅炉水压试验关键节点顺利完工。该项目计划2023年投产发电。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坚实底盘,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今年以来,宜城市举办三次重大项目"三集中"活动,累计集中签约、开工、竣工投产项目124个,总投资731.2亿元。产业项目遍地开花,集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7月9日,宜城汉江二桥(倚天大桥)正式贯通。该桥起点位于宜城南营街道办事处龚垴村王万路,向西跨越汉江河道,桥梁全长4940米,是宜城过境汉江的第三条通道,也是跨汉江公路中单孔跨度最大的钢构桥。
宜城汉江二桥(倚天大桥)比预计时间提前6个月竣工通车,对优化宜城路网结构、缓解汉江一桥交通压力、促进汉江两岸经济发展和襄宜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9月12日,汉江雅口航运枢纽第三台机组经过启动试验、甩负荷试验和72小时运行后,成功并网发电。
汉江雅口航运枢纽工程总投资33.5亿元。1月26日,首台机组并网发电,4月6日,第二台机组并网发电。目前,三台机组并网发电,还有三台机组正在安装,年底将实现六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库区复建工程已完工,可实现蓄水55.22米,目前已蓄水52.5米,蓄水完成后,主航道可具备1000吨级通航能力。
在宜城,10亿元以上项目小河新港、友谦、中农联、中车等相继完工投产,百万千瓦大基地、嘉施利磷酸铁、泉水头景区等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宜城市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强化项目调度和要素保障,保障重大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早达效,以项目建设大突破促进经济发展大跃升。
2022年,宜城市共谋划亿元以上项目141个,总投资651亿元。12个项目纳入省、市重点项目,总投资275.43亿元,开工率达100%,预计今年完成投资50亿元。1月至10月,宜城市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63个,亿元以上竣工项目66个,亿元以上新建、续建招商项目实际到位资金391.5亿元,同比增长30.3%,高于襄阳市平均水平7.1个百分点。
下一步,宜城市将继续抢抓机遇,抓项目扩投资,全力强化项目调度服务、全力推动政策落实、全力扩大有效投资,确保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
增强服务"软实力" 锻造发展"硬支撑"
11月7日,省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通报2022年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名单,宜城市4项改革事项上榜,数量名列襄阳市前茅。这标志着宜城市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助力成效逐渐显现。
11月20日,记者在湖北回天新材料(宜城)有限公司包装胶自动灌装生产车间看到,机器开足马力,工人加班加点,灌装、打盖、缠膜、转运……各道工序都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该公司总经理程建超介绍,生产车间满负荷运转,每天能生产各种产品70吨左右。
程建超信心满满地说:"1月至10月,公司实现销售额3.2亿元,同比增长20%,利税突破千万元,预计年底将超额完成3.6亿元的产值,税收实现20%的增长。"
宜城市税务部门统计,今年宜城市为湖北回天新材料(宜城)有限公司优惠税费811万元,企业利税达到1004万元,真金白银的返还激发了企业发展活力,实现企业更快更好发展和税收增长的双赢局面。目前,宜城市利税超千万元的企业达到38家,这些企业发展前景好、发展底盘稳、产出质效高,为宜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
近年来,宜城市围着企业转,深入推进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在抓落实中逐渐形成两个核心,一是围绕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大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二是聚焦市场主体感受,持续开展帮扶活动。
在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方面,根据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从企业开办、经营、融资等全生命周期事项入手,聚焦时间、环节、成本、便利度等维度,深化"放管服"改革。各职能部门聚焦主责主业,分工负责,形成合力,让市场主体有更多获得感。市场主体活力迸发。1月至10月,宜城市新增市场主体9200户,同比增长38.01%;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39家,另有37家高新技术企业正在申报中;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98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总数达到13家。湖北山特莱新材料有限公司成功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了宜城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零的突破。共同药业项目入选2022年度湖北省揭榜制科技项目拟立项项目,实现了宜城市省级揭榜制项目零的突破。
在企业帮扶方面,宜城市围绕国务院出台的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和湖北省、襄阳市细化措施,全力推动政策落实。同时,结合"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百名干部进百企"活动和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持续开展企业帮扶,成功为29个项目申报中长期贷款52.72亿元。1月至10月,宜城市累计为企业退减缓免税费13.49亿元;为企业发放政府性融资担保贷款3078万元,担保费率降至0.3%;对2.63亿元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为困难企业缓缴养老、工伤、失业保险55.09万元;发放稳岗补贴369.68万元。
编辑:赵冰倩
文字编辑:闻俊 谢丛阳
审核:李锋 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