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纱”与“土炕”:中国“Z世代”编织乡愁“新浪漫”

仲夏婚礼设计创始人张如可设计的乡村婚礼现场对比图。受访者供图

新华社天津5月21日电(记者曹晓轩、王晖)亲人们一起编织传统的挂帘,把村口的百年榕树装点出“绿野仙踪”的意境,从老房子上拆下门板窗户做装饰、在镇子潺潺流水旁摆上酒席,身着洁白婚纱的新娘与一身红装的婆婆在炕头聊起家常。

如今,不少在城市打拼、相遇相爱的“Z世代”青年选择回到农村老家完成人生中最重要的仪式。他们动起双手,在老家后院的菜地、门前平坦的水泥地,或是村口的草地上、小溪边……办起了仪式感满满的“新时髦”婚礼,蕴含着婚纱与土炕、城市与乡愁、传统与现代并存的文化元素。

“独自走过苍苍莽莽,与你同行时才有了光。”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张艳婷喜欢写作,丈夫陈祥是一名程序员,去年10月8日,在拿到结婚证的当晚,张艳婷写下了这段话。

在北京工作多年,看过很多幸福唯美的婚礼现场,张艳婷的内心也期待自己能拥有一场完美婚礼。拥有一场至亲挚友见证的草地婚礼或大酒店里的婚礼,是许多像张艳婷一样的女孩期待过的“婚礼梦”。

相比过去,陈祥的老家经济水平发展提高了很多,婚礼也开始变得“现代化”了,但每每回忆起儿时见过的老家传统婚礼节目,他还是不免忐忑,担心他们筹备的婚礼与传统不同,在父母和亲朋好友那里可能不讨好。

今年5月初,这对新人回到了陕西泾阳县完成了他们梦想中的婚礼。在老家门口的田园间,一场梦幻般的草地婚礼如期而至。

“一辈子都生活在农村的母亲还上台用普通话发了言。”回忆起婚礼情景,原本还担心老家的父母亲朋未必能接受这场现代婚礼的夫妻俩,满是意外和感动,“誓言环节我们说了很多,大家都认真在听,许多人跟着感动红了眼眶。”

在平凡的乡村,也能营造“山林水路间的浪漫”——今年32岁的仲夏婚礼设计创始人张如可进入婚礼策划行业已经5年多,她发现“乡村婚礼”的客户越来越多。

“让我认识到乡村婚礼有很多进步的空间,自己也非常想挑战在这样的场地里如何做出好作品。”张如可认为,婚礼效果不应该被场地束缚,乡间的婚礼也能做出艺术感和高级范儿。

谈起亲手策划过的婚礼,来自陕西西安情述婚礼策划团队的黄豆豆脑海里都是幸福的回忆。“记得有一场在秦岭深处举办的婚礼,一边是河流、一边是山川,虽然不少人都晕了车,但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大家都特别兴奋。”黄豆豆说。

西安情述婚礼设计师黄豆豆策划的婚礼现场。受访者供图

黄豆豆觉得自己更像一个充满羡慕的倾听者,“被各种浪漫的细节打动,让我心里充满对婚礼的尊敬,也是对浪漫与美的重视。”

“收获季的稻田作为仪式地,妈妈做的辣酱和桑葚酒作为伴手礼,爸爸砍了竹子作为婚礼游戏的竹竿舞道具,小摩托作为接送工具,在田边烧竹筒鸡招待客人……”

当美丽乡村与现代浪漫“乡遇”。记者在很多社交平台上看到,不少年轻人分享着他们的乡村婚礼攻略,还有不少人正在寻求举办乡村婚礼的指南。

根据社交平台“小红书”提供的数据显示,“乡村婚礼”话题的搜索量,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长134%;“乡村婚礼”相关笔记发布量,同比增长421%。

小红书城市生活运营负责人新岛说,越来越多的“Z世代”青年人通过小红书寻求乡村婚礼的创新灵感,交流筹办经验,并在实践后分享经验给更多人参考,“这一趋势也反映了‘有审美、更简约’的乡村婚礼形式,被越来越多人接受和追捧。”

在武汉大学教授杨华看来,这也体现了一种社会进步。“由过去的众人之事变成了夫妻两个人的事情,婚礼决定权从父母向年轻人转移。”杨华认为,他们不仅带来了新观念、新方法,也从另一个角度解决了部分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风俗之间的冲突。“这就产生了婚礼新规则,老一辈高兴,每个人都开心”。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李永萍则表示,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更现代、更文明的生活理念和方式也影响了农村的传统习俗,“特别是随着女性的经济独立,年轻女性对于婚姻的选择也有了更多的自主权”。

“乡村婚礼的仪式、风格都在向更好的方向发展。”黄豆豆认为,尽管存在地域风俗差别,上一代人的审美与年轻人也不尽相同,但彼此尽可能互相理解、彼此包容,这种家庭内部的和谐值得肯定。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中,茅檐不再低小,溪上更多青草,宜居美、产业美正在处处展现。如今,中国“Z世代”青年人带着包容、尊重与传承,推动了“婚纱”与“土炕”互遇互融式的浪漫乡愁演进。

信息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