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王思报道:近年来,宜城市交通运输局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定位,持续在通路、通车和行业帮扶等民生清单上功夫,坚持补齐了一批“末梢路”,打通了一批“循环路”,建设了一批“产业路”,不断消除脱贫地区发展交通瓶颈,为衔接推进乡村振兴源源不断地注入强劲动能。
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提升交通扶贫“先导力”。锚定基础设施建设,采取优先上报建设计划、优先拨付补助资金、优先组织竣工验收等“五优先”措施,积极推进脱贫区国省道瓶颈路段贯通升级及农村公路项目进村入户。近年来,累计投入4000余万元,在脱贫村新建通村通组公路185公里、国省干线20公里,实现客运班车、物流服务覆盖全市29个脱贫村,脱贫村通硬化路率达100%,基本形成了以346国道、250省道、207国省道为主骨架、农村公路为微脉络的干支线外通内联的交通运输网络。
聚焦大产业,帮扶稳就业,注入交通扶贫“内生力”。按照“修一条路,培育一条产业链,形成一个经济带”思路,探索发展路衍经济,深入推进农村公路与特色产业协同融合。近年来,在脱贫村累计建成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30余公里,全方位盘活了南营三桥村、刘猴石河村等10多个脱贫村沿线资源要素,有力带动了当地黄花梨、光伏产业、食用菇等10多类产业链发展;创新“交通+就业+公益岗位”帮扶模式,在小型交通基础设施上推广以工代赈,吸纳125户脱贫户参与到农村公路建养中,累计开发“四好农村路”就业岗位700个,每年带动增收近200万元,有效打通了群众致富路。
构建大监管,多方优治理,拓展交通扶贫“持续力”。坚持“共谋、共建、共管、共享”,对工程施工实施全过程监管,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公路管养体系,同时积极吸纳沿线群众、市场化团队等多元力量提升管养实效;加大综合交通执法力度,对农村公路路政违章行为实施常态化治理。近年来,累计处理相关违章行为50余起,有效巩固了交通扶贫成果,确保了脱贫可持续性。
文字编辑:杜道兵 李勤
新媒体编辑:张阳
责任编辑:向润菡
审核:李锋 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