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孔子博物馆——触摸“东方先哲”千年文脉

每年9月28日,位于山东曲阜的孔庙内都会举行祭孔大典,纪念中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北距孔庙4公里,一座融合了孔庙大成殿和汉唐建筑风格的现代建筑与“三孔”世界遗产遥相呼应。这就是作为“三孔”文化遗产重要延伸,展示至圣先师孔子生平、思想以及孔氏后裔生活的孔子博物馆。

孔子博物馆外巨大的孔子塑像。 受访者供图

儒家文化的新地标

青铜器“商周十供”、战国时期黄玉马、《孔子杏坛讲学图》、明代蟒袍、记录400多年历史的孔府档案……孔子博物馆珍藏着具有鲜明中国传统家族特色、极高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不仅是孔子后裔“诗礼传家”家风的集中体现,也是孔氏家族沉浮、中国历史沧桑的见证,更是孔子和儒学对中国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见证,构成中国文物史上的独特珍宝。

讲解员正在给游客讲解孔子博物馆藏品。 受访者供图

孔子博物馆位于曲阜城中轴线的南端,一条大成路贯通博物馆与孔府、孔庙、孔林,在空间规划上体现了“三孔”与孔子博物馆的内在联系。古今文化一脉相承,跨越时空交汇一处。

博物馆由两院院士吴良镛担纲设计。在孔子博物馆开馆贺信中,吴良镛曾说道,孔子博物馆的规划建设不仅是“三孔”世界遗产的自然延伸,也是新时代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孔子故事、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

恢宏而简洁是建筑的语言,进入巨大体量的仿古建筑,肃穆、庄重之感扑面而来。走进序厅,巨大孔子像浮现在乳白色书墙上,在灯光变化下时隐时现。特种亚克力材质的书墙展示了《论语》《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等诸多阐释孔子思想的代表作。

“我们希望能有所创新和突破,使用了这种半透明、乳白色,犹如白玉石般质感的书墙,来展示儒家文化的厚重和历史。”展陈主要负责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交互媒体艺术设计研究所所长张烈说。

触摸千年文脉

孔子博物馆内,一幅明代的《孔子讲学图》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在画幅的上部,孔子端坐在松杏之下,面前一弟子拱立聆听,左边三弟子侍立。在画幅的下部,十六位弟子沿山路而上,他们纷纷向孔子设教的地方走去,表现出孔子“弟子弥众”这一景象。

孔子博物馆内孔府档案展区。  受访者供图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孔子创办私学大力普及知识、删述六经保留智慧火种,形成了一整套对后世产生深刻影响的教育方法与理念,他的思想注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首先要了解孔子。”孔子博物馆馆长郭思克介绍。

三圣像展出图。 受访者供图

孔子博物馆藏品中,不乏后人表达对孔子思想尊崇的珍品。一幅明代《三圣图》绢本水墨,图中绘有孔子、颜子、曾子三位圣贤,画作看似平平无奇,但细看便能发现它的奥妙:画上三人的衣纹是由蝇头小楷书成的半部《论语》。可谓独具匠心,极具观赏价值。

反映孔子一生行迹的明代彩绘《孔子圣迹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反映人物事迹较全、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彩绘连环图画。“它主要取材于《史记·孔子世家》,亦兼采《孔子家语》《论语》和《孟子》等,构图精练,内容丰富,情节完整。不仅反映了孔子的伟大思想,而且能使世人知晓至圣先师的善德懿行、人文内涵,也表达了人们对孔子的崇仰之意。”孔子博物馆副馆长杨金泉说。

孔子博物馆服饰修复师正在修复明代服饰。 新华社记者 张昕怡 摄

孔府服饰则与孔府生活息息相关。一袭葱绿地妆花纱蟒裙静静陈列在展柜中,红、绿、金为主调的裙面炫彩夺目。“明代服饰上承周汉,下取唐宋,是集大成者。孔子博物馆珍藏大量明代孔府服饰,设计精美、做工讲究,凝聚着几千年延绵不断的中华文明,体现着衣冠载道、尊孔崇儒、彰显礼乐的文化内涵。”郭思克说。

穿越时空对话先哲

“80后”的张岩岩是孔子博物馆的一名纸质文物修复师。蒸馏水、各类型号的刷子、喷壶……工作台上有序摆放多种工具,穿着特制工作服的张岩岩,端坐在台前,一坐就是一整天。

张岩岩及同事正在修复孔子博物馆收藏的纸质文物。 新华社记者 张昕怡 摄

孔子博物馆收藏大量孔府档案、器皿、衣物等珍贵文物,文物保护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责之一。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们已经完成了9021卷孔府档案的整理工作。”博物馆档案修复部门负责人于艳龙说,孔府档案数量庞大,大多记录宅中生活日常,档案可细分为祀典、刑讼、林庙管理、朝廷政治等12个门类,最大限度还原了当时社会生活以及法治律令的状况,对历史研究有重要价值。

“您在生活中是怎样与他人相处的?”“在人与人的相处中,我们可以践行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行施加给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馆内常设的“大哉孔子”展览中,模仿微信界面设计的“夫子问答”互动是博物馆里人气最旺的场所之一。正值周末,一群小学生正聚集在屏幕前,手指轻触就能和先贤对话,处事立人之理被融入轻松的一问一答中。

游客正在使用孔子博物馆互动装置。 新华社记者 张昕怡 摄

走进“互动厅·对话圣迹图”,长达30多米的数字屏版《孔子圣迹图》活灵活现。杨金泉说,在孔子博物馆,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交互融合,从治学弘道到教书育人,从人生哲学到治国理政,声光电影间,观众就能触摸到东方先哲思想的博大精深,与延续千年的儒家文化同频共振。

孔子博物馆定期举办的社教活动。 受访者供图

增加互动性方面,孔子博物馆另一大“杀手锏”是丰富的社教活动。“孔子的智慧”“翰墨飘香传统拓印技艺”,并策划推出“孔子博物馆过大年”“端午遇见‘遗产日’”等传统节日系列社教活动,广受游客好评。

孔子博物馆社教部负责人杨孝瑜说,未来孔子博物馆将进一步完善研学活动,丰富、扩充内容,同时依托新技术,加强与学校、社区之间的合作,扩大覆盖面,让更多受众接收到“孔子发来的消息”。

信息来源:新华网

新媒体编辑:翟昶宇

值班编辑:赵冰倩

审核:李锋  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