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奥运路,一个体育大国的崛起

中国百年奥林匹克梦,见证的不仅是一个体育大国的崛起之路,更是一个世界大国的发展历程。

7月23日,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日本东京举行。来自205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的运动员、国际奥委会难民代表团的运动员相聚东京。此次出征东京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共有777人,其中运动员431人,是中国代表团境外参赛规模最大的一届。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回望百年历史,从筚路蓝缕到柳暗花明,尤其是在2022年北京将成为世界首个“双奥之城”,中国百年奥林匹克梦见证的,不仅是一个体育大国的崛起之路,更是一个世界大国的发展历程。

张伯苓倡议“申奥”

1896年,首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召开前,国际奥委会就曾向中国发出参赛邀请。但当时的中国正处满清末期,一来国内几乎无人了解何为“奥林匹克”,二来甲午战争新败,朝野无心顾及这种“不急之务”。

1932年,第10届奥运会即将在美国洛杉矶举办。在张伯苓等人推动下,当时的中国政府匆匆申报刘长春等人代表中国参加奥运。由于日寇阻挠和经费拮据,最终仅刘长春一人在张学良赞助8000银元后,跋涉21天抵达赛地。

4年后,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在德国柏林召开,中国组成包括运动员77人在内的143人代表团成行。但仅撑竿跳选手符宝卢一人进入复赛,其余个人竞技项目全军覆没。也是在本届奥运会上,随队医生舒鸿执哨奥运首场正式篮球赛,成为中国首位奥运裁判。

这一年,张伯苓首次在中国国内倡议“申奥”。但此时离“卢沟桥事变”不到一年,救亡图存成为第一要务,奥运主办之梦只能服从大局。

许海峰斩获首金

1952年,新中国报名参赛,虽未能取得好成绩,却迈出了新中国参加奥运会的第一步。1954年,国际奥委会在雅典年会上大搞“两个中国”,并意图同时邀请所谓“台湾中国”和“北京中国”一起参加墨尔本奥运会。中国奥委会据理力争无效后,于1956年发表声明,宣布拒绝出席墨尔本奥运会。自此,奥运大门对中国关闭长达23年之久。

1979年,国际奥委会执委会通过决议,正式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1980年,在第13届冬奥会上,新中国派出队伍参加比赛,虽无一人进入前六,却为中国重返奥运大家庭迈出了第一步。

1984年7月,中国选手许海峰在第23届奥运会上斩获中国奥运史上首枚金牌。在这届奥运会上,中国共获得15金、8银、9铜,在奖牌榜上高居第四位。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国首次跻身世界前三。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中国首登奥运奖牌榜第二。

“双奥之城”

1990年,中国成功举办第11届亚运会。乘此东风,在1992年首次正式提出申办2000年夏季奥运会,但最终以两票之差败给澳大利亚悉尼。1999年,中国北京再次正式向国际奥委会递交2008年奥运会申办申请书。2001年,北京高票胜选。

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历史性地参加了所有大项比赛,共获得51金、21银、28铜,奖牌数继续位居第二,而金牌数则首次攀升至第一位。

然而,中国“申奥”的故事并没有结束。2013年,中国北京-张家口提出申办2022年冬奥会,并在2015年获胜。这也让北京成为世界首个“双奥之城”。事实上,随着参赛次数的积累,中国人已不再单纯地将“争金夺银”视作参加奥运第一要务,而更深切地体会到“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百年奥林匹克精神。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职业体育和体育产业从无到有不断提高,百年奥运也推动着中国全民健身、群众体育蓬勃开展,将为“健康中国”战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陶短房(专栏作家)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