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故事】记者节 | 一名普通新闻记者的自白:不负年华写春秋

我是湖北省宜城市融媒体中心的记者李勤,非常荣幸在第20个记者节与大家分享我的16年记者成长路,请允许我向奋战在新闻一线的战友们表示衷心地祝福,向关心和支持新闻事业的所有朋友送上最诚挚的谢意!


李勤工作中

我非常清晰地记得,2004年4月23日,是我踏进新闻战线的第一天,这一天,领导安排我出去采访,第一次采访紧张而激动,紧张的是怕干不好,激动的是我要当记者了。当了记者,我勉励自己勤能补拙,每天学理论、看新闻、钻业务。经过几年摸爬滚打,工作越来越顺手,生活中有了爱人、孩子,越来越幸福,虽然累但快乐着。

2015年6月8日,对我们的家庭来说,是一个黑色的日子,是一个令人欲哭无泪的日子,我觉得天塌了。就在这一天,我年仅38岁的丈夫,撇下我们只有6岁的女儿,撒手人寰……从那时起,我变成了单亲妈妈。因为记者工作的特殊性,我总是无暇顾及年幼的女儿。家人、朋友劝我换份工作,好有时间照顾孩子。可我热爱这份职业,它让我在忙碌中忘记痛苦,在忙碌中找到自身的价值。无论白天黑夜,还是风霜雪雨,接到任务我从不推辞,节假日更是主动冲锋陷阵,被同行们称为新闻战线的“永动李”。

工作中的李勤

工作中的李勤

作为一个单亲家庭,我的生活并不富裕,深知困难人群的艰辛和不易。刘猴镇团山村是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这里的农民祖祖辈辈脸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到头不见钱。2016年,精准扶贫的春风吹到了这里,发展袋料香菇产业成为该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希望。香菇长势喜人,脱掉穷帽的梦想眼看就要实现了。12月份,到了香菇成熟采摘的季节,看着满棚水灵灵的香菇,村民们却高兴不起来,“这么多香菇卖到哪里去?”到村里采访的我,看到农民深锁的眉头感到很是揪心。一定要想想办法,帮帮他们。我发动身边的媒体朋友们一起,利用记者生涯积累下的人脉,帮助做宣传推广,让香菇走出大山,走进市民的菜篮……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多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加入到购买团山香菇的队伍中。2017年1月8日,大山合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更是上门以高于当地市场价2元的价格收购团山村的香菇。卖出香菇的贫困户杨崇高拉着我的手激动地说“谢谢,太谢谢了!”看着滞销的香菇高价销售一空,大伙脸上绽放的笑容,我能为困难群众做点事感到由衷地开心。我帮胡坪村卖过葡萄、帮赵咀村卖过木耳、帮罗汉村卖过黄桃、帮患白血病小孩的募捐……16年来,我利用手中的笔,力所能及地帮助很多困难群众。

2017年8月7日晚,宜城遭遇强降雨。20时38分,正在发烧打点滴的我,接到采访任务后,二话不说拔掉针头,第一时间赶赴防汛救援现场。来到一阳街,看到红绿灯处积水成河,水已淹了好几辆车,积水还在不停上涨,我啪啪地拍着,记录着这一刻。周围的市民说:“看!记者都出来了,会有人帮助我们解决的。”此时,我感到了一名记者的责任和担当。暴雨一直下个不停,衣服早已被雨水淋透,虽然是夏天,长时间站在积水的我,仍感觉阵阵凉意,瑟瑟发抖,头发晕。看着这么人在一线坚守,我不能倒下,淌着近腰身的积水从市政排涝现场赶赴公安救援现场。凌晨1点多,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孤零零坐在客厅泪流满面的女儿向我怀里扑来,“妈妈,你怎么才回来,又没来观看我今晚的演出。”我心酸了,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这些年,女儿经常问我,妈妈,你能接我放学吗?你能来看我演出吗?……面对孩子渴望的目光,我深感愧疚,女儿如今都上小学五年级了,没能接送她上下学,没能在她生病时守着她,没能在节假日陪着她……安抚好孩子,我急忙冲个澡、换了身干净衣服、服了退烧药,赶写新闻稿《暴雨来袭时,党和群众在一起》,直至凌晨3点。第二天,《暴雨来袭时,党和群众在一起》这篇包含热度的现场特写在楚都宜城网刊发后,全市干部群众自发的加入到防汛排涝的队伍中来,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共同渡过难关深深的打动了我,撰写了《暴雨中的坚守》,后来被上级多家媒体采用。

2019年,是我从事记者工作的第16年。这些年来,经常有人问我这么“拼”值不值?我的回答是:值! 16年来,我每天奔跑在新闻一线,用笔头记录时代,用镜头见证发展;16年来,我写稿万余篇,多篇稿件被上级媒体采用,为宣传宜城做出了个人努力;16年来,我先后获得湖北省“新春走基层”活动先进个人、襄阳市外宣工作先进个人和“最美宜城人”“楚都楷模”“宜城百佳”“十佳记者”等荣誉。

工作中的李勤

在工作中虽然失去了一些,但收获却比付出多的太多!

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一书中写道:“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他的这段话,就是我的人生目标和座右铭!

来源:宜城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单位:宜城市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冯波 王华山 夏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