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王辉记者李勤报道:近年来,小河镇高康村紧紧抓住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机遇,打好改革“组合拳”,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提升环境,延伸产业,全面助推乡村振兴。
高康村位于宜城市小河镇西南部,地势平坦,346国道(原306省道)贯穿东西,襄荆高速毗邻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突出。现有人口1367人,344户,人均耕地2.19亩,是个典型的农业村庄。
栽好改革“摇钱树”。高康村持续做好“土改+农家乐”的文章,通过自营、租赁、入股、合作等方式放活宅基地使用权,统筹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盘活利用大量农村建设用地,催生了乡村旅游、农家乐等新产业新业态,形成了一条特色产业示范带——高康美食长廊,农民收入大幅增加。目前,全村开办30多家农家乐,年产值1300多万元,户均增收8万元。
用好改革“金钥匙”。高康村抓住一系列改革为乡村振兴提供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的机遇,利用农村宅基地超占面积收取的有偿使用费及3宗地入市的收益时整合其他涉农资金385.36万元,着力建设“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的美丽乡村,以生态宜居的新环境支撑新产业、影响新乡风、改善新治理。近年来,全村整修扩建了党群服务中心和乡宴民俗馆,新修3公里循环道和2公里“四好”农村路,修建2个污水处理站和3500米的排水管网,改造完成270个水冲式户厕、2座公厕和1个垃圾中转站,建成2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展示馆和游乐园,架设150盏太阳能路灯,新增绿化面积6000平方米,村庄功能日趋完善,群众生活幸福指数提升,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高涨。
建好改革“聚宝盆”。改革为“三乡工程”(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创造有利条件,一大批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加速回流。高康村3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地就业,一批在外创业有成者回乡创业,除了发展农家乐产业,还正在发展民宿、电商、直播、蔬果采摘、稻虾共作等新产业新业态,正在建设传统艺人工作室、土特产品包装车间,并带动周边村庄协同发展,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同频共振,努力打造美味高康的新家园。
(编辑:杨梦 责任编辑: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