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明磊 邬玲玲通讯员陈玲报道:当前正值水稻育秧的关键时节,4月16日,在雷河镇官堰村标准化育秧基地,现场一片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将一盘盘生机勃勃的早稻秧苗转移到户外“炼苗”,让秧苗尽快适应户外的温度和湿度,以最好的生长状态等待最后的移栽。
工人们将早稻秧苗转移到户外“炼苗”
2023年,官堰村积极探索村集体产业发展新路径,投资建设了第一个标准化育秧大棚。凭借标准化育秧大棚恒温、恒湿、保肥的优势,秧苗比普通育秧更为健壮,产量也大幅提高,市场反响热烈,订单源源不断,受到老百姓一致好评。为进一步满足村民的需求,推动水稻产业的发展,2024年官堰村投资50万兴建第二个标准化育秧大棚,为老百姓培育秧苗提供便利,助力老百姓增收致富。
工人们将早稻秧苗转移到户外“炼苗”
“我们根据市场需求,引进了国家刚审定的一级优质水稻品种,该品种具有抗旱抗倒的优势,通过去年试种,效果普遍超过其他品种,所以我们通过大棚育秧进行推广。老百姓今年广泛种植,该品种品质好、产量高,预计每亩将增收400元左右。通过统一品种,也为官堰村下一步计划打造的‘官米’品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官堰村党支部书记张宏新介绍说。
在为老百姓提供近2000亩优质秧苗的基础上,两个标准化育秧大棚也给当地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附近村民就近到育秧基地打零工,也能增加一份额外收入。除此之外,官堰村还积极探索育秧大棚“一棚多用”长效发展模式,在水稻育秧季结束后,利用大棚培育西红柿、辣椒、黄瓜等瓜果蔬菜苗,实现综合利用,提高大棚使用率,为村集体和村民开辟更多的增收渠道。
一审:赵冰倩
二审:冯波
三审: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