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下午,在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省应急管理厅、省农业农村厅、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强协调组织联动,把救灾应急与灾后重建结合,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尽早尽快恢复受灾群众生产生活秩序。
努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省应急管理厅一级巡视员乔冰介绍,入汛以来,我省灾情特点是覆盖面广,受灾群众多;外洪内涝并发,抗灾难度大;地质灾害多,造成损失重;转移人口多,安置任务重;紧急生活救助人口多,救助压力大;农作物受灾严重,养殖业损失大;倒损房屋多,重建任务重。
面对严峻灾害形势,省应急管理厅强化监测预警,提前做好应对灾害准备工作。每月组织开展自然灾害风险研判会商;入汛后,实施“日会商、周研判、月分析”预警预报机制,实时监测预警。启动救灾应急响应,紧急应对暴雨洪涝灾害。充分发挥应急管理部门职能作用,统筹协调全省防汛救灾工作。
暴雨洪涝灾害中,受灾困难群众可以得到哪些政策救助?乔冰介绍,我省的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共分五项:一是灾害应急救助。群众受灾害威胁或因灾房屋倒损后,应根据需要进行紧急抢救和转移安置,并在灾后应急期间帮助其解决无力克服的吃、穿、住、医等临时生活困难。二是过渡性生活救助。如果困难群众因灾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造成无房可住、无生活来源、无自救能力的,应当纳入过渡性生活救助,帮助解决基本生活困难。三是帮助因灾倒损房屋居民重建或修缮住房,可根据其家庭成员构成、经济收入、身体状况等进行分类。四是因灾死亡人员家属抚慰救助。五是受灾困难群众冬春生活救助。
千方百计稳住农业“基本盘”
洪涝灾害致大面积农田、鱼塘和部分畜牧养殖场(户)被淹,农业基础设施受损较大。此外,持续强降雨造成田作物生育期推迟、病虫草害加重、动物疫病防控风险加大等也不容忽视。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肖长惜介绍,全省农业农村部门加强研判部署,以“谋”防灾,提醒各地早准备、早预防,先后开展农业重大气象灾害应急演练活动,坚持汛期农业灾害每日调度、报告。6月底至7月初,连续发布农业抗灾救灾技术指导,科学指导各地抗灾救灾。同时,加强指导服务,以“技”减灾。入梅以来,分别制定发布了水稻、玉米、蔬菜、水果等在田在园作物抗灾生产及灾后田管技术指导意见,并派出专家组赴14个受灾较重市州巡回抗灾指导。
灾后如何促进农业恢复生产?肖长惜表示,重点采取“抢、防、保”三字方针。抢是指对受淹农田和鱼塘抢排渍水,对早稻、春玉米等成熟作物抢收,努力多种多补多收种子(种苗)。防是指防病虫草害、防动物疫病、防高温干旱。保是指确保完成全年粮食面积6900万亩、生猪存栏恢复到2017年末80%这两项硬指标;保收入,多途径、多方式弥补农民因灾损失;保主体,用好中央一揽子支持政策,帮扶受灾的新型经营主体渡过难关。
消除疾病发生的各种隐患
“截至目前,我省洪涝灾害相关重点传染病疫情总体平稳,无洪涝灾害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李阳介绍,在洪涝灾害救灾防病工作上,该中心密切关注汛情、灾情、疫情、病情和灾害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情况,监测预警人员24小时应急值守。
针对汛期常见公共卫生风险点,开展全省洪涝灾害公共卫生风险专题评估。对钟祥、汉川、阳新、天门、潜江、仙桃、嘉鱼、黄梅、鄂州等受灾地区现场进行快速风险评估,科学精准指导救灾防病工作。自我省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响应启动以来,全省疾控系统派出卫生防疫队2340支,共计11978人次,累计消杀面积1768万平方米,发放宣传材料232.2万余份。同时,推进血吸虫病防控,普及汛期健康防病知识。
当前,我省仍处主汛期,疫情发生风险仍存在。李阳表示,需重点关注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血吸虫病和食源性疾病的防范。下一步,将继续做好卫生应急准备和处置工作,重点关注集中安置点受灾群众和抢险队伍健康安全,做好“三管、三灭、一清理”,即管水、管粪、管饮食,灭蚊、灭蝇、灭老鼠和清理环境,防范聚集性疫情发生。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曾莉 龙华 通讯员 周怡)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