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市组织开展非遗保护工作培训班

记者郑潘报道:3月27日,宜城市群众艺术馆举办非遗保护工作培训班,各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及部分非遗传承人共同学习交流。

非遗保护工作培训班

培训初,授课老师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分类、保护方式及重要意义引导学员们进入课程。接着,对学员们讲解文化站长、非遗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襄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及申报程序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各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和非遗传承人进一步提升非遗保护工作的组织与管理水平,推动宜城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培训后,各学员们纷纷表示将把此次培训融入之后的非遗传承工作中。“作为非遗传承人,之后我将通过带徒弟、创新技术、走进校园传承青铜器修复技术,并借助网络直播手段扩大影响力。”襄阳市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传承人易泽林说。

截止目前,襄阳市已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保护体系,拥有国家级名录项目9项、省级名录项目35项、市级名录项目107项、县级名录项目503个。其中,宜城市拥有襄阳花鼓戏国家级名录项目,赶象、宜城兰花筒、邱式医药等多项省级名录项目。

一审:赵冰倩

二审:冯波

三审: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