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邱赛 记者谢子恒 李勤报道:日前,宜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置中心项目进入试运行阶段。初步形成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处置闭环体系,实现了生活垃圾前端、中端、末端闭环管理。
3月21日,记者在生活垃圾综合处置中心看到,一辆辆从城区开来的垃圾转运车经过称重后缓缓驶入卸料平台,把垃圾精准倾倒入对应的暂存区域。在大型分拣设备的轰鸣声中,垃圾分拣工作正式开启。
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置中心承建方负责人朱世海介绍:“生活垃圾自动分拣中心,采用的是全新自动化的机械化,把生活垃圾进行分拣,整体流水线作业,例如风选、磁选、重力选,自动分拣记录,把生活垃圾分成六大类。我们利用这个自动分拣技术,把它分门别类的精细化的选出来,然后根据它不同的性质,制成不同的产品,实现生活垃圾可再生资源、循环经济利用。 ”
据了解,生活垃圾综合处置中心项目包含了分餐厨垃圾处理厂、大件垃圾处理厂、生活垃圾分选中心、生活垃圾压缩站等四个子项目,主要是对我市城区各小区分类产生的可回收物及有害垃圾进行二次分拣,然后再集中打包、装载后,分送至有资质的回收企业处置,通过精细化分类变废为宝,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的二次利用。
朱世海说:“餐厨垃圾项目,采用的是餐厨垃圾集中处理,油水分离,干渣做肥料。大件垃圾是有粉碎的,粉碎之后把粉碎的可燃物,送到焚烧发电厂发电。垃圾压缩站是把所有经过粉碎后的、处理后的垃圾进行压缩,压缩之后运往葛洲坝水泥窑进行无害化处理。”
市环境卫生管理局党总支委员、副局长杨蓉说:“该项目全面运行后,每年可减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3万多吨,可回收物二次利用4.38万吨,垃圾处理综合成本下降60%,形成‘收集—运输—分类一处理—利用’的循环经济链条。”
目前,全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已基本建成,示范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宣传普及培训全面铺开,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0%,资源化利用率达60%以上。
杨蓉表示:“下一步,市环卫局将遵循‘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的长效管理机制,为城市实现‘高颜值’与‘高素质’协同并进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