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曾庆兰报道:“这场透墒春雨来得正是时候,麦苗返青水肥充足,今年丰收有底了!”望着无人机在雨后的麦田上空划出银色轨迹,王集镇汉水村种粮大户章杰信心满满。正值小麦田间管理关键期,在连片的青色麦田上空,装载肥料的无人机低空掠过,白色雾状肥料均匀洒落在麦穗之间,奏响科技与农时交融的春日序曲。
无人机洒肥料
科技赋能:从“人背机器”到“机器追肥”
传统农业中,追肥杀虫是项“苦差事”。章杰算过一笔账,雇人作业500多亩地至少花费5000多元,而如今,他购置的农业无人机彻底改变了作业模式。这台载重达150斤的“空中管家”,机身装载着智能控制系统和北斗导航模块。设定好参数后,无人机自动规划最优航线,一亩地作业只需要1分钟,作业轨迹便在电子屏上清晰呈现。
“过去500多亩地追肥杀虫要好几天,现在2天搞定,效率翻了几倍。”章杰擦着汗笑道:“无人机撒药追肥均匀,不会压苗伤苗,而且还节省了人工。”这种“天地空一体化”的智慧农业模式,正逐渐替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
共享经济:小飞机撬动服务大市场
章杰的无人机并未止步于自用,随着周边农户需求激增,他开拓了社会化服务新路径。无人机除了自己使用,还能进行社会化服务,增加收入。完成自家农活后,这台“铁翅膀”便化身“共享农机”,以每亩5元的价格为种植户提供全品类植保服务。无论是麦田追肥施药,还是花生、玉米、果树管护,都能精准作业。邻村李大姐算起经济账:“我家30亩花生人工打药要两天,无人机两小时干完,成本还省了一半!”
智慧农业:北斗导航下的“数字农事”
北斗导航与无人机技术的应用,实现精准施肥、病虫害监测,提升作业效率30%以上,助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在汉水村党群服务中心,章杰正向村民演示无人机智能控制系统。电子屏幕上,北斗卫星实时传回地块三维模型,施肥量、飞行高度等参数自动生成作业方案。“就像给农田做CT扫描,哪里缺肥、哪里生虫一目了然。”
现代农业既要藏粮于地,更要藏技于民。从“汗滴禾下土”到“云端种地”,汉水村的田野故事印证着科技兴农的澎湃力量。当北斗星光洒向青青麦苗,新时代的丰收希望正在这片充满智慧的沃土上拔节生长。
一审:张阳
二审:冯波
三审: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