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邬玲玲 通讯员邓乐鹏 胡明慧报道: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宜城市纪委监委采取“监督+服务”方式,督促农业农村、商务等相关职能部门上门服务,将“单兵作战”转为“协同作战”,全力化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乡村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称重、分拣、打包、装箱……近日,在宜城市南营街道王家湾电商产业园,村民们正忙着将一箱又一箱的红薯销往全国各地,园区内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南营街道纪工委工作人员走进该园区,对红薯产量、销售等情况进行回访。
南营街道纪工委干部到电商产业园了解情况
“今年我们的红薯销得特别好,我们从地里1块5把它收进来,然后经过分拣,5块钱左右卖出去,平均每天能发2000多单,10000多斤。”湖北品味好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全玉介绍道。
如此红火的销售场景得益于宜城市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此前,宜城市纪委监委干部在下沉基层调研走访时,发现有的红薯地已收获干净,有的红薯地却成片未挖。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
“去年产量高,1亩田能收10000斤,但是价格很低,才1毛钱1斤,基本上没什么收入。”南营街道金山村红薯种植户龚中平说道。
南营街道南洲村、金山村等村庄属于丘陵地带,农田土壤属黄土土质,非常适宜红薯生长,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不少农户率先尝试种植红薯。目前,南营街道的红薯产业种植技术成熟、规模也已形成,已成为支柱产业之一。但市场价格为何会如此低迷?“中梗阻”出现在哪?为了摸清症结,宜城市纪委监委干部实地走访了村委会、经销商、村民代表等不同群体。
“我们南营街道红薯主要以‘农九’‘西瓜红’两种品种为主,无法满足市场品种多元化需求,而且主要依靠经销商上门收购,渠道单一,经常出现滞销现象。”南营街道纪工委书记汪灿灿说道。
找到症结后,宜城市纪委监委监督推动农业农村部门加强对外沟通联系,帮助掌握市场动向,筛选畅销品种;组织街道农业办、村干部、种植大户前往河南、山东等地学习红薯种植和管理技术,先后引进人参薯、济薯、哈密薯等多个品种,成为当下红薯市场的“热销品”。市商务局、南营街道协助产业园开通电商销售通道,通过抖音、淘宝、拼多多等网络平台广泛推广本地红薯;产业园根据顾客需求,直达田间地头收购红薯,分装发货,让红薯销售不再难。
“我们探索了新品种,增加了销路,老百姓的腰包也跟着鼓起来了。截至目前,南营街道共销售红薯260余万斤,销售额达600余万元,带领农户每亩增收近2000元。”南营街道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杨青松说道。
宜城市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沈玉桥表示:“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我们将持续聚焦产业政策落实、行业管理服务、干部纪律作风等问题,坚持脚步往下走,监督往下沉,全力打通群众的致富路,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