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妙然 范东婷报道:在湖北省宜城市,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兰花筒,正在新一代传承人李红英的努力下焕发新生。兰花筒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属于渔鼓道情的一种,主要流传于宜城汉江两岸的平原地区。
李红英是宜城市兰花筒第五代传承人,就职于襄阳市花鼓戏剧团。她15岁时就跟兰花筒第四代传承人刘道成、雷传刚学习演唱,至今已有三十多年。兰花筒的起源虽然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但据师承关系推测,它可能始于清朝道光年间,至今已有近两百年历史。这种艺术形式以唱为主,唱腔板式严谨,字正腔圆,深受当地民众的喜爱。
宜城兰花筒传承人李红英说:“接触兰花筒是在我很小,在一个无意识期间遇到了一个老先生,从那个时候我就认识到了兰花筒。但在那个时候,兰花筒不叫兰花筒,它有两个名字,一个叫兰竹筒,还有一个叫渔鼓,到后期我们就更名为兰花筒。”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兰花筒,李红英不仅坚持传统的表演方式,还积极探索新的传播途径。她尝试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表演之中,使之更加贴近当代观众的审美。
“首先你要去挖掘、记录、整理,然后去研究,因为在我们毗邻的一些市区,它们都会有渔鼓这样的一种表演形式。所以说我们从中可以取长补短,然后吸取它们的精华,这样我们才能够让这项保护更好地传承下去。”李红英说道。
由她领演的宜城兰花筒《卖袄》荣获“全国第七届群星奖”铜奖、《欢天喜地庆丰收》荣获襄阳市一等奖、《青青兰花筒》荣获湖北省银奖。此外,李红英还积极参与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她随团送戏下乡每年达一百多场,场场都有她的身影,向年轻人传授兰花筒的知识和技巧。
“演奏兰花筒的技巧也是蛮多的,我们在怀抱兰花筒的时候一定要远一点,在轻击它的时候,我们是食指、中指、无名指,然后轻击兰花筒的底部。我试试听听它的声音,它的声音会清脆嘹亮,但是必须要用你的手腕去带动它。它的唱腔部分要字正腔圆,咱们就用一句最简短的唱词来说明它。比方说‘兰花筒子’,它要字正腔圆,让每一个字都能够传到观众的耳朵当中去。”李红英介绍道。
在李红英这样的传承人的不懈努力下,兰花筒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正在逐渐被更多人所知晓。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期待兰花筒在未来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发展,继续为人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我认为,每一个艺术门类,它都需要保护,它在保护中去传承,它在传承中去创新、去发展,是无限循环的过程。我也会尽力做好传承的下一代,让我们宜城兰花筒更好地发扬光大。”李红英说。
编辑:翟昶宇
审核:李锋 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