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7月2日,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宜城市职业高级中学、湖北长泽船舶重工有限公司五年制(3+2)高等职业教育联合办学三方协议签约仪式在宜城市财培中心隆重举行。这是我市为解决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问题,打破政策限制,在全省范围内跨区域开展联合培养的创新尝试,也是我市加速推进书记抓重点人才项目的生动实践,标志着宜城市委书记抓重点人才项目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书记调度项目进展情况
调研座谈会
“3+2”联合办学签约仪式
今年以来,宜城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重点人才项目,聚焦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临港经济区人才队伍的目标,抢抓政策机遇“致胜点”、下好人才引育“先手棋”、营造近悦远来“生态圈”,为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宜城积极融入襄阳都市圈建设、打造“千亿级、五十强、幸福城”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抢抓政策机遇“致胜点”
党委决策部署到哪里,人才工作就布局到哪里。襄阳小河临港经济区是襄阳市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明确的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核心区之一,是襄阳打造引领汉江流域发展辐射襄南盆地的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要节点,也是襄阳市港产城融合示范区。年初,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襄阳小河临港经济区等20个特色产业集聚区加快发展,将建设襄阳小河临港经济区提升到省级战略高度。宜城市抢抓省、市政策机遇,认真贯彻落实襄阳市“项目建设年”要求,围绕市委全会提出的“南经开北临港”重大战略,抓好人才项目谋篇布局,确保人才队伍建设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互促互进。
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宜城市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建立“书记领题、项目攻关”机制,实施“人才兴港”战略,将临港经济区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市委常委会2024年工作要点,成立由市委书记牵头,市委人才办统筹抓总,各相关责任单位具体负责的工作专班。市委主要领导亲自谋划部署临港经济区人才队伍建设项目,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关键节点即时研究,多次实地调研项目进展情况,现场办公,压茬推进临港经济区人才队伍建设项目落实落地。
深挖资源、全面发力,下好人才引育“先手棋”
4月26日,宜城市“因你而宜·城心相邀”校园推介会暨临港经济区人才招聘会在华中师范大学成功举办。临港集团作为参会代表单位之一,招聘展位前人头攒动,熙熙攘攘。
华师招聘会
华师招聘会
这是临港经济区人才招引的一个缩影。宜城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实效导向,聚焦临港经济区管理机构、企业、项目用人需求,引育并举,广聚天下英才。
选优配强管理机构人员。积极探索推行“政聘企用”用人模式,从历年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中选派6名同志到临港办工作,充实人才队伍力量。
拓宽企业引才渠道。通过校园招聘、市场化招聘等途径,帮助企业引进9名熟悉企业经营管理、投融资、港区招商等方面的人才,支持临港投集团化、市场化、专业化发展。积极申报选派“博士服务团”成员到临港集团服务锻炼,提供智力支持。
襄阳小河临港集团举办“五四”青年节专题活动
突出项目聚才育才。围绕临港经济区智慧绿色船舶制造产业链项目,常态化开展专业化、精准化人才供需对接活动,探索高校人才培养直接服务区域发展的新路径,支持推动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宜城职业高级中学和湖北长泽船舶重工有限公司通过联合办班形式,每年培养50名左右技能人才,助力临港经济区项目建设,实现校地企三赢。
创优环境、强化服务,营造近悦远来“生态圈”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宜城市坚持事业、待遇、环境同步发力,持续打造临港经济区人才最优生态。
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持续深化校地合作,与湖北文理学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开展深入合作,进一步集聚校地优质资源要素,搭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促进相关创新技术就地研发,就地转化,提升临港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人才交流机制。结合“六个一线”工作机制,对临港经济区表现优异、取得突出实效的干部,在职务调整、职级晋升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积极落实“1+3”人才新政,在临港经济区人才生活、成长等方面提供优质的服务,协调解决人才配偶安置、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急难愁盼”,举办人才联谊活动,为人才干事创业解决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