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浪好"丰"景 宜城市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开幕

记者周波 李勤报道:秋风起,稻谷香,宜城遍地黄金黄。9月22日,由宜城市委、市政府主办的"庆丰收促和美"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全省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宜城)共建工作启动仪式在流水镇杨棚村举行,共同欢庆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弘扬农耕文化,传递丰收喜悦。

市委书记武义泉在致辞中说,丰收节是农民晒丰收、乐丰收的节日,也是宜城上下话丰收、享丰收、庆丰收的节日!宜城是农业"小胖子"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市、生猪调出大县,国家级农产品生产主体功能区。"丰收"在宜城不仅是一个词语,当下,宜城市56万亩水稻陆续成熟,稻浪好"丰"景,开镰收割忙,楚都大地一派丰收胜景。宜城致力将丰收节打造成展示农民风采和丰收喜悦的特色平台,打造成做强乡村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助力宜城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和美。

武义泉指出,在这个丰收盛会上还同步举行全省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宜城)共建工作启动仪式,开启宜城市农业科技强县新篇章。今后将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高效开展农业科技先行县建设,全面推进宜城农业高质量发展。相信有广大朴实而勤劳的农民朋友,有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有大力支持宜城发展的领导及专家、企业家,宜城的农业一定会更出彩、更出色、更具影响力。

武义泉宣布:"庆丰收 促和美"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全省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宜城)共建工作启动仪式正式开幕!

武义泉、李曙东、朱爱民、周斌、杨健健共同启动开幕屏。

随着开幕屏启动,五颜六色的气球飞上天空,象征着宜城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宜城市11个镇(街道)的38支农民文化艺术团队近千名演员在场外的稻田里共同敲响锣鼓、齐跳《宜城明天更美好》秧歌等舞蹈,讴歌时代发展,共享丰收喜悦。襄阳原创歌曲《江汉平原》、非遗文化传承节目宜城兰花筒《流水镇全面实现产业化》、大合唱《在希望的田野上》等文艺节目悉数登场,增添了节日气氛。

丰收节现场,对宜城市"十佳粮王"唐明涛和宜城市"土专家、田秀才"杨秀兰等进行表彰并颁发证书。

近年来,宜城市持续巩固农业"小胖子"县地位,立足汉江平原的土地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科技创新、业态创新、政策创新,聚焦优质稻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今年,宜城市与省农科院签订了"1+N"农业科技强县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建设第一批全省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大力实施优质稻种粮一体化和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宜城米"品牌提升等项目建设,有力推动了传统粮食种植向优质稻良种繁育转型,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同时宜城市还以共同缔造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产业为基、文化为魂农旅融合的美丽乡村试点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全省乡村振兴提供了宜城样板。

在当天的丰收盛会上,湖北润泽湘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翔玲与"十佳粮王"代表唐明涛签订优质稻收购协议;湖北十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方雪梅与宜城市流水镇杨棚村党支部书记刘坤签订"有机泉水稻产业合作共建协议",标志着全省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宜城)共建工作正式启动,开启宜城市农业科技强县新篇章。近年来,宜城市锚定农业强市目标,立足汉江平原的土地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科技创新、业态创新、政策创新,通过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集成推广应用,有力推动优质稻、珍稀菌、葛根、甘薯、鸭产业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提档升级。目前,"宜城米"已销往北上广深、云贵川陕等17个省市,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编辑:赵冰倩

审核:李锋 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