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际凯 邓伟 实习生 李梦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湖北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以花湖机场建成投运为契机,加快建设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努力从沿海开放的“后队”转变为新时代内陆发展的“前队”。
在鄂全国人大代表、住鄂全国政协委员纷纷表示,将在提高思想认识、推动落实细化、提升能力作风上进一步下功夫,为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贡献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
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克克——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成势见效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促进区域优势互补、各展其长。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赋予随州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使命任务。随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8.32%,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5923元、21297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69。既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又要破解城乡低水平均衡难题。加快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是省委省政府交给我们的必答题,也是内陆中小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
我们将积极服务和融入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发挥“桥接汉襄、融通鄂豫”区位优势,向武汉、襄阳都市圈借势聚能,统筹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做强产业、做精城市、做美乡村,奋力打造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推进产业调结构、增动能。对标现代化产业体系,融入全省产业布局,走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之路。持续擦亮国家应急产业(专用车)示范基地等国家级金字招牌,打造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力争到2025年,培育形成以专汽及零部件、农产品加工两个千亿级产业为龙头,以文化旅游、冶金建材、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300亿—500亿级产业为支撑的特色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500亿元。
推进城市提品质、增能级。启动花园城市建设三年行动,高标准实施总投资529亿元的177个城市更新项目,以公园游园造就好景致,以生态绿道串起风景线,以特色街区升腾烟火气,以完整社区增强宜居性,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打响交通三年大会战,加快实施随信高速等37个支撑性项目,争取随信高铁早日开工,建成鄂北区域性综合立体交通枢纽。
推进乡村强内涵、增神韵。做好随州香菇、随州香稻、随州油茶等“土特产”文章,出口内销双向发力,更好融入“双循环”。依托好山好水好生态等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办好乡村合作公司,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全国人大代表,
长江沿岸铁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春山——
加快构建沿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应充分发挥湖北“九省通衢”、得“中”独厚、腹地纵深的区位优势,加快构建沿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长江沿岸铁路集团落户湖北以来,始终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献身长江沿岸铁路”宗旨和“深度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理念,扎根荆楚大地,发挥跨区域型公司优势,全力推进沿江高铁建设。目前,沿江高铁上海至南京至合肥段,成渝中线铁路先后于去年10月和11月开工建设,武汉至宜昌段主体工程建设正酣,其他各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与此同时,我们全面启动、深入实施沿江铁路货运基础设施及多式联运规划研究工作,形成了以《长江沿岸铁路货运基础设施及多式联运规划研究策划报告》为主体,以《基于沿江高铁建设时序的沿江铁路货运发展策略研究》等7个子课题为支撑的研究体系,为提升湖北在沿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支点”和“枢纽”作用作出应有贡献。
作为长江之腰,多种运输方式融合衔接需求最为旺盛、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市场前景极为广阔的地区,推动构建沿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特别是发展沿江铁路货运和多式联运,将有助于湖北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议强化多式联运发展顶层设计,建立多式联运管理协调机构和工作机制,实施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同步建设和协同管理,打造联动发展集群。同时,补强基础设施短板,完善连接转运设施,依托沿江高铁分段建成后释放的既有沪汉蓉铁路运能运力,创新开发运输产品,缓解三峡船闸过坝压力,在构建长江黄金水道与铁路干线协同发展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更好地发挥湖北作用。
下一步,我将组织公司上下认真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两会期间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国铁集团统一部署,全力以赴抓好沿江高铁在建项目建设组织,加快推进未开工项目前期工作,持续深化沿江铁路货运基础设施和多式联运规划研究,更好发挥铁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骨干作用,为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贡献铁路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院长丁华锋——
促进湖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有充足的优势。
近年来,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聚焦湖北,湖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明显上升。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及科教基地,制造业是湖北的立省之本和强省之基,优势明显。同时,湖北是经济大省、科教大省、生态大省、农业大省,综合资源充分,综合要素成本相对较低。湖北既是长江黄金水道和南北交通大通道的中心枢纽,又是连接全国“铁水公空”交通大动脉的中心节点,位于我国主要经济区的几何中心,能够形成辐射全国近三分之一人口的市场规模,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作为科研工作者,我最关注的是如何能让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同频共振,促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的创建。湖北省进入新型工业化后,扎实推进科技强省建设,对科技创新提供大量政策支持。在一流学科建设和实验室建设专项经费的支持下,我们单位完成了诸如自主可控的机电装备机构设计工业软件、大型正铲挖掘机、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行星齿轮自动变速器、空间可折展机构、岩心钻机模块化设计与轻量化设计、海底取样钻机虚拟样机技术、海洋勘探船钻机升沉补偿系统等科研项目,多项科研成果得到实际转化,产生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年在资源勘探、工程建设、环境工程等领域研发了一大批代表当前先进水平的机械装备,在国内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对于钻探装备、机具等方面的行业导向、发展规划和行业标准等,起到重要的决策咨询作用。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我认为,湖北要更好把科教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其中,人才培养是关键,尤其是搭建人才数据库,为发展储备人才,为人才提供优质服务,让人才的能力得到认可,激发人才的创新能力,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我将结合学校特色优势,积极组建以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为主导、高校牵头、多方优势企业参与的校企联盟,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让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同频共振,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信息来源:湖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