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常怀感恩心’和‘爱拼才会赢’的15字家风犹如三件法宝,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让我受益匪浅。”近日,宜城市龙头街道学苑社区上演精彩的“清廉大餐”,主题剪纸、家风宣讲、书画创作……台上廉韵纷飞,台下掌声阵阵。
宜城市纪委监委将清廉村居建设融入基层社会治理,通过监督护廉、阵地倡廉、文化润廉,让清廉新风润泽千家万户。督促相关部门按照政治清明、干部清廉、村务清白、干群清亲等“八清”标准,在全市重点打造了25个清廉村居建设示范点,形成以点带面、全域推进的态势。学苑社区则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监督护廉 擦亮为民底色
“社区将在襄大铭苑小区打造‘红色共享花苑’,大家对围栏、排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案有什么修改意见?”
图为学苑社区召开居民代表大会,收集关于社区治理的意见建议
“建议选取居民代表参与管理……”“建议设置专门的儿童活动区域……”一场“开门纳谏”的居民代表大会,让学苑社区党员代表周忠芝直呼开得好。
“我们将清廉村居建设融入基层社区治理,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三方联动,纪检委员、监察信息员全程监督,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监督两委班子履职用权。”学苑社区党委书记杨帆说。
在学苑社区12个“红色网格中”,由老党员、老教师组建“红色服务队”发挥余热,当好居民与社区之间的桥梁,积极协调解决民生问题,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实现“有事大家议、好坏大家判”。
居民点题,社区作答。社区还创新“互联网+监督”模式,依托网络平台建立“数字党群服务中心”,畅通居民提出建议、投诉问题、查询反馈的渠道,通过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的模式,实现群众“指尖”监督,为小微权力运行戴上了“紧箍咒”。今年以来,学苑社区共收到居民反映诉求87条,在“三方共治”之下,久拖不决的下水道疏通了、蛛网乱爬的充电线理顺了、物业纠纷扯皮解决了……社区群众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阵地倡廉 打造清廉名片
“大禹带着人们治水,先从帝都冀州开始,完成壶口工程,洪水终于被驯服……”在学苑社区廉政文化长廊,古色古香的宣传栏上,各类廉洁故事耐人寻味,清廉之风迎面拂来沁润人心。
学苑社区深入挖掘三国和楚文化中的清廉元素,将闲置的架空层蝶变升级为形态各异、亮点纷呈的活动阵地,让社区居民居有所乐、幼有所教。
“社区政治生活馆开放之后,我们参加组织生活的劲头更足了。”学苑社区“双报到”党员陈丽说。
图为学苑社区在政治生活馆开展红歌演唱活动
社区着力打造一条廉政文化长廊、两大主题展馆(政治生活馆和楚都家风展陈馆)、多处清廉文化宣传栏的“1+2+N”阵地,形成全覆盖、立体化格局。通过系统展示楚辞大家宋玉、革命先烈范家义、全国劳动模范张桂兰等勤廉事迹、红色传承,寓廉于景、蕴廉于事、传廉于人。
同时,学苑社区充分利用辖区文化、教育、卫生资源丰富的优势,高标准建设小区居民之家,配置“4点半课堂”、心理矫正室、免费体检室、书画墨香室等服务场所,一大批志愿者活跃在其中,“党建引领、书香四溢”的新型社区初步成型。学苑社区儿童之家被命名为“湖北省示范儿童之家”。
文化润廉 厚植廉洁新风
“为全面推进家风建设,培育廉洁家庭,筑牢党员干部家庭拒腐防变思想防线,特向广大党员干部发出如下倡议……”近期,学苑社区组织180名党员干部在倡议签名墙上郑重地签上自己的名字,承诺争做“以德治家、以廉养家”的廉洁家庭。
图为学苑社区举行“喜迎二十大 树清廉家风 创廉洁家庭”倡议签名活动
学苑社区把清廉家风建设融入“五一”“七一”“中秋”等节假日,通过举办青年交流会、“树清廉家风 创廉洁家庭”倡议等方式,邀请辖区内的老党员、老军人为年轻群体分享清廉家庭故事,志愿者带领妇女儿童开展清廉剪纸、清廉书画、清廉作品DIY等活动,把清廉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有机结合,集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于一体,让居民在传统艺术的熏陶中筑牢“清廉”防线,用好家风沁润千家万户。
建好主阵地,清风拂面来。该社区还深入挖掘本地英雄模范典型事例、民间清廉节俭小故事等,从中提炼廉洁因子,评选出一批群众公认的好媳妇、好公婆,用身边事引导教育身边人,传递向善向美正能量。
“我们将继续凝聚社会各方智慧和力量,将清廉建设融入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的全过程,积极打造政治清明、干部清正、民风清朗、服务高效的清廉社区。”该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来源:清廉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