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肥桃美稻花香 丹渠精神兆丰年

北有红旗渠,南有引丹渠。引丹渠,对鄂西北岗地的人民来说,既是一条灌溉生命的母亲渠,也是一条改造山河的精神渠。

历史上的鄂西北临水却缺水,老百姓做梦都盼着流水淙淙,鱼米飘香。引丹渠工程于1969年开始动工,1974年通水,总干渠长68公里,担负着襄阳市“一市三区”,即老河口市、襄州区、樊城区、高新区及襄北农场132万人的饮水安全任务,使得鄂西北岗地的干旱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也是支撑今日襄阳成为百亿斤粮食农业生产大市的一条碧水长龙。

引丹渠工程航拍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着“天上银河”与“亚洲第一大渡槽”之称的排子河大渡槽,位于襄阳市襄州区。站在渡槽观景台上,广阔肥沃的田野尽收眼底,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

引丹工程管理局渡槽管理处支部书记陈晓勇介绍,早些年的襄州区,是个连吃水都困难的地方。随着引丹工程的兴修,渡槽的建成,襄州区一改往日贫瘠的样貌,水土滋润,稻花飘香,变身成为不畏大旱之年的富饶之地。

陈晓勇:“对于我们襄州的农业生产来说是肯定起了积极作用,最起码能保证农民的丰产增收。像我们今年的大旱之年,保证老百姓旱地可以抗旱,水稻有水用,在大旱之年不减产,还稳中有增。”

引丹工程管理局渡槽管理处支部书记陈晓勇感慨如今天蓝水碧的襄州来之不易

水是生命的源泉,更是农业的命脉。而水源的品质,则决定了农产品的质量。丹渠,是襄阳市重点保护的一级水源地,以其优良的水质让这里的水产业和种植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靳志领,是老河口市顺业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的总经理,2020年,他返乡创业,在老河口市智能化生态渔业产业园里养起了鲈鱼。

靳志领:“这个地理位置东靠百里丹渠,西邻汉水,给我们提供了优良的水资源。这个水源对这个鲈鱼(的)生长环境非常好,水温也好,水质也好。鱼的品质非常好,肉质非常紧实,这要感谢我们的丹渠和汉水。”

靳志领向记者介绍他用心经营的鲈鱼产业

除了水产,近年来,黄桃也逐渐成为了老河口市袁冲乡的特色经济农产品。130多亩甜赛蜜糖的黄桃生长在这里的夏诗河雨村。这个村庄曾被列为老河口市33个重点贫困村之一。

正是因为丹渠的水流了进来,让黄桃产业的发展带给了村民实实在在的“红利”,满足于当下生活的幸福感溢于言表,村民高大姐爽朗的笑声就是最好的证明:

高兴华:“原来我跟你说,下雨都出不去,现在什么都方便了。你看这黄桃基地,这路都通到门口了。幸福啊,真是幸福得很我跟你说。我现在心情好得很,开心得很。我在(家)门口就在挣钱,我在农家乐就在挣钱。”

看到现今村民们丰衣足食,幸福感满溢的样子,老河口市农村局副局长韩建立不禁感慨——

韩建立:“丹渠水来了,村子就火起来了。产业发展起来了,这个老百姓的幸福感也随之提高了。”

老河口市农村局副局长韩建立向记者介绍袁冲乡乡村振兴的经验

引丹渠的建成,让鄂北岗地的老百姓们实实在在地过上了乡村振兴的好日子。但既有的丹渠工程不足以解决襄州东部以及整个枣阳市在内的区域用水问题。不屈不挠的丹渠人决心要让先辈们的丹渠精神继续发光发热,要把丹江的水引到鄂北岗地的最后一寸泥土里去。

历史上的鄂北岗地是有名的“旱包子”,枣阳市是“旱包子里的旱尖子”。2015年,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启动,让枣阳市迎来了彻底解决缺水问题的历史机遇。2022年初,一期工程顺利向枣阳市进行试调水,标志着工程已达到运行条件。 

站在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枣阳境内北郊段的明渠上,渠水清冽,风光旖旎,两岸绿道成荫,水鸟成群。枣阳市鄂北水资源配套工程项目办公室主任高帅介绍:

高帅:“鄂北工程建成以后啊,它是一个造福老百姓的,发展经济的惠民的工程。为我们枣阳城区的用水啊,我们的饮用水啊,整个枣阳抗旱的灌溉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河两边有步道,有绿荫,然后中间有一条很清澈的水,很漂亮的,(对)绿化、园林、生态都有好处。”

枣阳市鄂北水资源配套工程项目办公室主任高帅对鄂北治水二期工程充满了期待

一渠清水两岸绿,丹渠精神后人继。今日引丹渠的功能已经由单一农业灌溉向休闲旅游、生态综合功能转变,实现一水多用。丹渠人一直在不服输敢创新地进取,无疑是丹渠精神的写照:

老河口市宣传部部长 胡华鹏:“丹渠精神主要就是十六个字:丹心向党,舍身为公,艰苦奋斗,求变求新。我们就是要进一步地发扬和传承丹渠精神,更好地造福好百姓。”

从左往右:记者安艺、襄阳市委宣传部一级主任科员周定武、老河口市宣传部部长胡华鹏、老河口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辉、老河口市委宣传部新闻股邓荷露、记者沈晶

丹渠已用她甘甜的乳汁养育了襄北儿女近50年。如今的丹渠人守丹心如初心,继续用勤劳朴实的汗水,换得鱼肥桃美稻花香,丹渠精神兆丰年。

来源:楚天交通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