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中共宜城市委七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

记者李勤 周波报道:10月15日,中共宜城市委七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在财培中心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宜城市委宜城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宜城经济开发区“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共宜城市委宜城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国投公司改革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中共宜城市委七届四次全体会议决议》。

全会由市委常委会主持。武义泉、肖平、李曙东、陈进雷、李源等市领导参加了会议。

市委书记武义泉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市委七届四次全体会议书面报告工作,对《关于推进宜城经济开发区“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讨论稿)》《关于支持国投公司改革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讨论稿)》作说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蒙瑾报告贯彻落实振兴新时代全市基础教育实施意见的情况。

武义泉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和襄阳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精神,要求化学习为行动,化行动为举措,大力实施强县工程,举全市之力支持经济开发区“二次创业”和国投公司改革转型,高质量发展,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中打头阵、当先锋,在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中争上游、创一流。

就经济开发区“二次创业”,武义泉指出,要认清形势,增强推进经济开发区“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经济开发区的“二次创业”包含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自身的“二次创业”、经济开发区内企业的“二次创业”、经济开发区产业方向的“二次创业”,是实现经济开发区跨越发展的战略选择、提升全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客观要求、实施强县工程的迫切需要。经济开发区“二次创业”的总体目标为通过扩区调区、“两区”整合、组织机构架构调整、管理机构搬迁,经济开发区已实现实质上的扩容;要确保襄阳(宜城)精细化工产业园安全风险等级B降C,争创省级高新区;聚焦园区“满园”、项目提质、安全风险等级C降D,创建国家级园区。

武义泉要求,要理顺关系,聚焦重点,坚决打赢推进经济开发区“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攻坚战。各地各部门要从审议通过的《关于推进宜城经济开发区“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找准切入点、抓住发力点,以园区开发水平的大提升推动园区发展的大突破。一要坚持规划引领,在总体规划上做好“编制”,在土地规划上做好“统筹”,在产业规划上做好“布局”,优化空间布局;二要加大招引力度,聚焦存量资产有效“内招”,聚焦重点产业精准“外招”,增强项目招引质效,争取每年扎扎实实落地10-20个能长期经营、形成效益的好项目,培育一批税收过100万、过300万、过500万、过1000万的企业梯队,蓄能发展动能;三要优化营商环境,以控制成本为核心,提高审批效率,落实服务机制,创新服务举措,着力把经济开发区打造成更加高效、更有吸引力的宜业宜创生态圈,提升发展活力;四要高标准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分年度制定建设任务清单,加大投入力度,着力补齐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及服务业配套设施短板,进一步提升经济开发区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让企业生产、职工生活更舒心,夯实发展基础;五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做足土地支撑,做优人才支撑,做实资金支撑,让要素资源产生“耦合效应”,不断为宜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就推进国投改革转型高质量发展,武义泉指出,要聚焦症结,以最大力度支持确保国投公司改革转型取得实效。各相关部门要在国投公司“投、融、建、管、营”等各环节找到自身的职责定位,予以最大力度支持。举全市之力支持国投公司化解债务风险,畅通国投公司发展渠道,支持国投公司壮大自身资产,支持国投公司提升投融资水平,支持国投公司拓宽业务渠道,做全做强建工链条,做大做活建材物流板块,做优做精房地产板块,统筹推进农旅产业发展,推进新能源新基建项目建设,提升国投公司经营能力和造血功能。

武义泉强调,要减负充能,以提质增效推动国投公司高质量发展。破思想冰,深耕主业,强化管理,让国投公司的筋骨更强、气血更旺、精神更足。一要变思想、转观念,在转型发展中找准自身定位,理顺和行政职能部门、属地的关系,走出适合自己的改革之路和发展模式;二要练内功、强肌体。强化主责主业,将自身打造成城市的运营商、园区的开发商、产业的投资商、农业发展的参与者。要强化资产管理,推动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实现量质并进。要强化债务管控,将守信用作为底线,寻求解决办法;三要抓管理、强激励。要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逐步完善自身组织架构,理清一级公司和子公司、分公司之间的权责边界,科学制定制度和流程,深化三项制度改革,让国投公司永葆生机活力。聚焦能上能下这个“核心”,完善考核体系,管理人员实行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机制,使“坐下”“起立”成为常态,“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导向得到充分彰显。扭住能进能出这个“关键”,完善全员绩效考核制度,综合运用转岗、内部退养、降职、免职等方式,畅通员工流动通道。把牢能增能减这个“导向”,建立健全与市场相适应、按业绩和价值贡献决定薪酬的分配机制,真正做到按劳分配,实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与不干不一样。

编辑:翟昶宇

文字编辑:杜道兵 闻俊

审核:李锋 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