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怀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爱,1991年,21岁的刘发英从师范毕业后,写下“支援边区”的承诺,主动申请到湖北宜昌长阳县最贫困的黄柏山乡任教。
从此她初心不改,扎根基层教育。2005年开始,刘发英用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开启了网络助学之路。
17年来,这位乡村教师以一己之力感召2000余名爱心人士,募集助学款3000多万元,资助学生达4600余人,其中有1500多名受助学生考上大学。不少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又回到大山,加入到“英子姐姐”助学志愿服务团队。
近日,“政事儿”专访了党的二十大代表、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花坪小学副校长刘发英。
刘发英还是党的十八大代表、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刘发英(受访者供图)
“时隔10年,我将作为二十大代表再次走进人民大会堂,深感职责重大、使命光荣”
政事儿:2012年你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此次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有哪些感受?履职前做了哪些准备?
刘发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是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时隔10年,我将作为二十大代表再次走进人民大会堂,深感职责重大、使命光荣。
当选代表后,我先后深入部分乡镇、中小学校,就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教育均衡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农村合作医疗的创新与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走访调研,广泛搜集社情民意。我将认真履行代表职责,把土家儿女的“心里话”带到北京,把二十大精神完整带回来。
“不能让一个孩子失学,这是我最初的、最朴素的愿望”
政事儿:从1991年毕业开始支教,2005年开启网络助学之路,是什么信念让你支撑了下来?
刘发英:不能让一个孩子失学,这是我最初的、最朴素的愿望。从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帮助贫困学生,到注册QQ号联系山外的爱心人士,再到创建英子姐姐助学网站,这一路走来,我都被满满的感动包围着。感动于爱心人士的无条件信任,感动于受助家庭那纯朴的笑容。
回望助学之路,最艰难的时候是在2007年,父亲中风瘫痪,哥哥高位截瘫,公爹被确诊为癌症……教学、助学、家庭的三重压力让我身心俱疲、无力支撑。如果我放弃了,刚刚建立起来的信任,好不容易铺起来的助学路,可能就此中断。于是,我咬牙坚持了下来。与此同时,政府的托举也让助学路越走越宽。我不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2010年,在长阳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我创办了英子姐姐助学网站,组建了英子姐姐助学团队,得到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支持。截至今年10月,爱心助学金额已达到3000多万元,资助学生达到了4600多人。
刘发英在网络助学(受访者供图)
政事儿:“英子姐姐”助学团队资助过的学生,很多也回去成为了教师中的一员,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刘发英:教育的本质是一颗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一份爱的事业;我所从事的助学事业,也是一份爱的事业。我相信这种爱是可以传递的。我们资助过的学生,有的回到学校当老师,还成为了英子姐姐助学团队的志愿者;有的默默签订了器官捐赠协议,有的成为了我们的资助者,帮助家乡的贫困学生……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存善念、行善举、扬善德,我相信经过爱的滋养的孩子,一定会将善的种子根植于心中。积小善而成大德,每个人都把爱心与善举传递下去,不因善小而不为,就能让爱的火焰在全社会越烧越旺。
“农村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成为当地最美的风景”
政事儿:你长期从事基层教育工作。以长阳县为例,你怎么看10年来基层教育的发展?
刘发英: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已实现区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高职中教育特色发展、学前教育普及发展的阶段目标,“十三五”期间教育经费投入达28.62亿元,比“十二五”增长了53.46%,硬件设施得到大幅度改善,特别是农村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成为当地最美的风景。全县公办幼儿园从2所增加到16所,增加公办学位2160个,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从11所增加到20所,公益普惠率达到91%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和巩固率达到100%,普惠幼儿园覆盖率达91%,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9.3%,初升高比例达99%,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教育均衡化程度大幅提高。
2012年11月,参加十八大时的刘发英(受访者供图)
“精准扶贫带来了山乡巨变,期待继续支持民族贫困地区教育均衡发展”
政事儿:从身边小事说起,你认为这10年来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刘发英:网络助学坚持“一对一”“全透明”,这些年来,我一直坚持到贫困学生家中实地走访、发放助学金。长阳位于武陵山区,曾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过去交通条件差,徒步两三个小时是常有的事。精准扶贫带来了山乡巨变。如今,公路修到了村村寨寨,汽车也能开到家门口,助学之路不再那么艰辛。行走在大山深处,年年都有新变化——低矮的土坯房变成了砖瓦楼,过去种植高粱土豆的庄稼地,如今种上了高山蔬菜、中药材、小水果等经济作物。另外,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和巩固率达到了100%,因此我们的助学扶贫对象也变为贫困家庭的高中生、大学生,作为教育扶贫政策体系的一种补充。
政事儿:走向新征程,你有哪些新期待?
刘发英:长阳地处武陵山区,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发展任务仍很艰巨。虽然我们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但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任务依然繁重。期待能继续考虑对我们山区和民族地区在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给予更多政策倾斜和帮扶。期待继续支持民族贫困地区教育均衡发展。
“政事儿”(xjbzse)撰稿/ 何强 校对 李立军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