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记事(27)】一月抗疫 一生无悔

通讯员孙小虹

前记:时维二月,序属雨蜇,疫情阑珊,强弩之末,盖仁心医者,力挽狂澜也。所谓护士,天使折翼落人间者。党同之力,伐之魔疫,可歌可泣,功德垂青。何岁月静好之有,皆大任者负重前行。

献给白衣战士的歌

一开始战疫是一声短促的电话铃恐惧在这头责任在那头

不久后战疫是一家忙碌的医院我们在里头家人在外头

后来啊战疫是一层厚厚的防护服生死在这头牵挂在那头

而现在战疫是一张大大的网我们在外头病魔在里头

前线日记①:2月1日  抗疫第1天

上完隔离区的大夜班,肖丽的脸上被勒出了两条长长的水泡!看见她的那一瞬间,我心疼的只掉泪。该是有多疼,又该是用怎样的毅力和坚持,让她在病区里呆了足足七个小时?在那分分秒秒里,她又是怎样忍受着,仍然一丝不苟地照护病人啊?一天前,她还是妈妈跟前撒娇的孩子。肖丽反过来安慰我,别哭了,没事,不会破相的。

前线日记②:2月8日  元宵节

507室的宝宝静静地躺在奶奶怀里做雾化,她只有19个月大小,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眼神里没有胆怯、没有恐惧,只有看见天线宝宝(我们穿防护服的模样)的好奇。我和俊杰一起下病房,夸着宝宝乖巧,跟奶奶聊着,询问她们住在这里有什么不方便。奶奶说,“你们这里的小姑娘们个个都细心的很,不容易啊”。我接下了奶奶的话题,是呀,我们这群姑娘真的不容易。我指了指俊杰说,她的孩子比你孙子还小,现在丢在家里啦。隔着上雾的面屏,我看不清俊杰的表情,但我知道她此刻和我是心有灵犀。

前线日记③:2月15日  抗疫第15天

送走了辉姐。因了这次疫情,我们相聚在龙头玛丽医院隔离区,49岁的她,身体并不太好,主动请缨,从刘猴卫生院第一批集结到龙头玛丽医院。那天,有个护士身体不适,临时请你上隔离病区的大夜班。你说,没问题,我上,任何时候有任何需要你随时说。进隔离区后,你不敢喝水,每一套防护用品都是宝贵的,你穿上了成人纸尿裤,后来发生了尿路感染。班还要上,水仍不敢喝,于是上班硬扛,下班输液,未见好转,你只能轮岗。临走送你到楼下,我匆匆拍了这张照片。我只想有一天亲口告诉你,虽然你我并不熟识,但我会一生都记得你。

前线日记④:2月23日  抗疫第23天

科室我一个人来就够了,免得还派个人来增加感染的风险,我先坚持吧。这是朱春梅跟所在神经内科护士长陈秀丽的对话。春梅是第一批来玛丽医院的护士,已经奋战了整整二十四个昼夜,护士长考虑到一线人员的辛苦准备轮岗,她却一口回绝了,给护士长的微信里,她一连写了两个“我先坚持吧”。她是90后,党员,疫情一开始,就报名应战。每天戴着N95口罩又憋又勒,穿着防护服又闷又热,身上的衣服干了又湿,湿了又干。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她已成长为照顾别人的大姐姐啦。

前线日记⑤:3月1日  抗疫第30天

我有恍如隔世的感觉,时间被谁偷偷拨快了节奏?仿佛是昨天领导批准了我到疫情一线申请,内心有责任和担当,也有忐忑不安,但更多的是骄傲,我们是龙头玛丽医院隔离点第一个病区。1月31日11时,我和乡镇卫生院十名护理姐妹一起,完成了通道改造、物资准备,病区消毒。14时30分,市人民医院8名护理人员加入。仅一天时间,两层楼21张床位收满了病人,第二天开放了第三层楼13张床位。我们都变身为全能天使,搬运物资、环境消杀、病员送餐,工作忙碌有序。一月抗疫,一生无悔!

后记:鲁迅先生说,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而在抗疫一线,在我身边,就有这样一群人,她们用柔弱的身躯,扛起冲锋大任,她们是当前中国的脊梁!

谨以此篇献给玛丽龙头医院隔离区第一批抗疫护理人员:王研羽、赵本云、何胜男、余欢欢、胡安琴、严敏、余小苗、徐静、杨艳红、郑丽辉、曾庆洁、刘芳芳、王俊洁、许岑岑、肖丽、高燕、刘阳、朱春梅。

(编辑:李勤  责任编辑:杜道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