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市场主体 多地多部门靶向施策解难题优环境

 “真金白银”为市场主体降本减负,加大纾困帮扶力度;加快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创新创业升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针对中小企业面临的突出痛点、难点,近段时间,多地多部门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在保市场主体上下更大功夫,护航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稳定市场预期。截至6月底,全国登记在册市场主体突破1.6亿户。不过,“经济目前还是处在恢复进程中,市场需求的制约作用还是比较大,企业经营的困难还比较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日前表示。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8.3,环比下降0.1点。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8.5%和47.9%,比上月下降2.8和0.7个百分点。

  如何更好稳住市场主体,加力护航中小企业发展?《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多地多部门靶向施策,在纾困解难、推动转型、优化环境等方面下更大功夫。

  ——降本减负 加大纾困帮扶力度

  中工信融(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为生产制造业中小企业提供精准互联网营销推广服务的高科技公司,除了享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政策外,近期还获得了北京市朝阳区政府特别推出的附加税优惠政策,减半征收城建税及附加税、印花税等。“税收减免明显降低了企业负担,让我们安心聚焦主业。”公司总经理戴大治说。

  今年以来,北京市先后出台了支持中小微企业纾困18条、稳增长45条和助企纾困促消费27条等政策。截至8月1日,合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1400亿元;社保缓缴政策惠及3.4万家企业约115万人,缓缴金额达60亿元。

  放眼全国,截至7月底,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3万亿元。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1-7月为企业减负超过1000亿元;1-7月,共向667万户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397亿元。

  与此同时,贷款利率持续下降,1-7月企业贷款利率为4.29%,同比下降0.34个百分点。“真金白银”的金融支持,也有效提振了市场主体信心。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市巴丁微电子有限公司之前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电机驱动产品的研发,但由于开发周期长,需要资金较多,公司总经理赵春波一度为“找钱”犯难。“正在发愁之际,有关银行为我们提供了600多万元的贷款,南山区政府为企业提供了利息的70%作为补贴支持。这有力缓解了资金压力,让我们能更专注于研发。”

  进一步实施政策落实快办行动,实现缓缴社会保险费“即申即享”,加快释放减负稳岗政策红利;进一步做好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工作……近日,人社部、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频频部署,释放更多降本减负利好。

  ——加快转型 促进创新创业升级

  一手抓纾困,一手谋发展。作为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如火如荼进行。

  走进位于杭州萧山区的杰牌智能传动未来工厂,齿轮热前加工数字化生产线上,以前需要20人的生产线现在只需要2个人。工业互联网带来效率、产量和质量三重提升。就在这个月,杰牌传动入选了工信部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近日,公司还拿到了获评省级未来工厂的300万元政策支持,政府的配套政策让企业数字化转型积极性更高。”公司总项目监理戴琴雅说,下一步,公司将推动省级重点研究院、省级绿色工厂、区级重点培育规上制造业企业等项目。

  “与传统工厂相比,目前车间人员减少50%,但产能却提升了10%至15%。”谈及生产线实现数字化升级后的变化,小熊注塑车间相关负责人说。如今,小熊电器智能小家电制造基地(二期)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该项目主要包括数字化工厂、智能立体仓库及总部运营三大部分,预计项目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产量1500万台,年产值可达15亿元至20亿元。

  为加快带动一批中小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工信部、财政部日前提出,2022年-2025年,中央财政计划分三批支持地方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围绕100个细分行业,支持300个左右公共服务平台,打造4000-6000家“小灯塔”企业作为数字化转型样本。

  工信部提出,一方面,要加强政府引导,通过强化财政支持,撬动龙头企业、社会资本合力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要发挥大企业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链式”数字化转型。

  地方上,近日河南省财政下达专项资金5701万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其中3400万元用于支持16家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发展;1000万元用于支持焦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打造特色载体,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升级。

  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认为,多地多部门致力于从政策引导、财税金融支持、大企业带动等方式,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意愿和能力。“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周期长、投资大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从技术、资金、人力资源等方面加大投入,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财税金融支持,降低中小企业转型成本。”

  ——优化环境 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近日,北京市政府印发《北京市助企纾困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助力企业加快恢复发展。商事制度改革方面,将推进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实现更多市场主体“准入即准营”,进一步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涉企服务方面,将针对企业急难问题和困难行业集中诉求,采取“一企一策”“一业一策”等多种方式,加大协调解决力度。

  稳住市场主体、护航中小企业发展,离不开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多地多部门围绕优化环境加码发力,激发企业投资动力。

  据了解,市场监管部门将积极推动更多支持政策尽快出台,严查各类违规收费行为,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切实推动政策红利及时、足额传导至市场主体。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集中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员刘兴国认为,未来还要切实增加市场有效需求,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更多市场机会与空间;鼓励中小企业加大创新力度,增强内生发展能力;不断优化内部管理,强化风险管控;推动大企业积极与中小企业加强协作,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产业生态。(记者 班娟娟 魏一骏 刘宏宇)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