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机构分析认为,2019年国内空天信息产业规模已超4200亿元,2017年至2019年间复合增长率约15.5%,预计2025年后可能达万亿产业规模
高中低轨卫星通信和地面5G融合的天地一体化网络,或将构成未来的6G,实现对地球上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人无缝覆盖和接入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李亚彪 吴慧珺 邹乐 林翔
想要了解一家企业的经营业绩,卫星可以在线“拍照”了解其货物进出数据;想要掌握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走势,卫星可以定位货轮在港情况,助力精准预测期货市场;在雪山、丛林、荒漠、海洋等“找不着北”的野外,天基网络可以帮助找到方向连上网;如果要防止私搭乱建、乱排乱放、环境污染,天上有个“星星”帮助监管……
随着大规模星座天基组网计划陆续实施,一个全新的产业增长极——空天信息产业,或将为世界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近年来,空天信息产业开始突破商业价值的临界点,并广泛应用于应急管理、经济建设、环境治理、大众民生等诸多领域,越来越显示出其广阔的市场空间。
一个来自太空的万亿级市场,正在加速成长。
来自太空的新增长极
空天信息产业是指运用空间基础设施和技术手段,收集、存储、处理、分析来自空天领域的信息并提供多样化服务的新兴产业,包含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和卫星导航三大领域,其产业链根据上下游的关系,分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地面设备制造、卫星应用服务四大领域。
近年来,在商业航天热潮推动下,空天信息产业逐步成为全球新的产业增长极。
据欧洲一家咨询公司预测,国际上卫星正进入密集发射期,未来十年发射数量将为前十年的4倍,市场规模接近3000亿美元。随着低轨卫星星座项目建设的加速,将带来千亿级组网市场和万亿级应用市场。在美国,按照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计划,“星链”到2025年的用户将超过4000万,当年收入将达到300亿美元。
国际电信联盟互联网接入数据显示,全球约一半人口未接入互联网。欧美一些国家地广人稀,地面运营商建设基站与铺设光缆的运营成本高,地面网络覆盖不足,为卫星网络在这些国家的应用创造了较大市场空间。
在中国,卫星导航产业迎来蓬勃发展势头。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5月份发布的《2022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1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4690亿元人民币,较2020年增长16.29%,并继续保持稳定高速增长态势,产业生态范围进一步扩大。
根据《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北斗导航市场规模将占到卫星导航产业市场规模的60%,预计2027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市场规模将达1.7万亿元左右。
如果说导航卫星是聪明的“指路人”,那遥感卫星就像是“天眼”。
2020年12月,由地处合肥的中国电科38所和天仪研究院联合研制的“海丝一号”成功发射,这是中国首颗商业SAR(合成孔径雷达)卫星。2022年2月,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成功将22颗卫星发射升空,其中搭载了“天仙星座”计划中的首发星“巢湖一号”,主要提供商业遥感服务。
据天地信息网络研究院(安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盛磊介绍,“海丝一号”入轨运行一年半以来,执行成像任务7000多次,包括多次应急成像。在国际上,对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地震区域、印度尼西亚苏拉维西岛地震区域等应急成像。在国内,在河南强降水和“烟花”台风期间,对多地受灾区域进行观测,获取5600平方公里SAR影像,并将数据分发给国家和相关受灾省份应急管理部门。
据《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了解,“天仙星座”一期将力争尽快建成,实现长江流域安徽段1天全覆盖,单点小于6小时重访。二期计划建成48颗SAR卫星和10颗光学/激光卫星组网,实现长江流域1天全覆盖重访,单点小于1小时重访。三期将建成96颗SAR卫星和20颗光学/激光卫星组网,实现对第一、第二岛链1小时重访。业内人士表示,“天仙星座”将有助于长江大保护与生态环境治理。
空天技术正加速服务于百姓生活。有专家表示:“除了面向政府及事业单位的服务外,在建设智慧城市、赋能行业发展、服务大众等新兴应用方向初见端倪,未来将有数万亿级市场空间。”有研究机构分析认为,2019年国内空天信息产业规模已超4200亿元,2017年至2019年间复合增长率约15.5%,预计2025年后将达万亿产业规模。
2021年11月19日,观众在2021世界制造业大会上观看空天信息系统 韩旭摄/本刊
卫星数据消费场景精彩纷呈
一颗卫星和你的距离有多远?其实它就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打车时司机会根据卫星导航定位来接你,拿起手机打电话时通信卫星及时为你提供无线通信服务,在南北极可以享受到卫星接入的互联网宽带服务,出门时可以更准确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
庞大的天基组网,可以面向政府和公众提供应急救灾保障、信息普惠服务、移动通信服务、航空网络服务、海洋信息服务、天基中继服务等六项典型场景应用,并构建出包括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导航在内的空天信息产业。
根据相关统计,通过手机能连上互联网的区域面积,不到地球总面积的20%。研究发现,高度1000千米以下的低轨卫星,理论上每颗可以覆盖上百万平方公里土地。当卫星互联网全面商用时,用户在全球任意角落只需一个相当于路由器大小的终端,就能与卫星直接联网,并支持其他设备上网,地球上的“信息荒原”有可能最终消失。
在研发卫星互联网所必需的用户终端相控阵技术方面,合肥若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家企业。公司市场推广经理朱然认为,卫星互联网未来会成为5G网络的有效补充,在5G基础上集成卫星网络实现全球覆盖。
5G优势是频谱效率高、容量密度高,缺点是单站覆盖范围小、建站成本高,且无法对海洋、雨林、雪山等偏远地区实现覆盖。卫星通信则不受地形约束,其天然全球覆盖特性更适合泛在覆盖的需求,从而弥补地面通信网络的缺陷。而高中低轨卫星通信和地面5G融合的天地一体化网络,或将构成未来的6G,实现对地球上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人无缝覆盖和接入。
早在2020年,银河航天就成功发射中国首颗通信能力达16Gbps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低轨宽带通信卫星星座可以更好地对全球进行通信网络覆盖与升级,成为全球5G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卫星正在成为商业竞争领域的“天眼”,利用卫星技术开展相关领域的商业分析和业绩预测,在全球已渐成趋势。
“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形成了卫星数据的消费习惯。”中国电科32所所长郭冠斌说,南美有保险公司就采购了中电科旗下商业遥感卫星的数据,通过遥感监督企业真实经营情况、重点工程建设进度等,国内一些投行也开始使用卫星数据判断宏观经济走势,甚至已有监管部门根据采捕船只的北斗卫星定位信息反馈得出,相关上市公司凭空捏造“抽测”数据、掩盖自身资产混乱等问题。
据业内人士介绍,美国硅谷有一家名为“轨道视野”的企业,利用算法分析卫星数据,为市场和政府部门提供大数据服务,曾连续跟踪分析多家美国大卖场停车场泊车情况,得出泊车数量与企业经营业绩及股价的高度关联。此外,该企业还通过卫星观察大型港口的进出港船只预判经济复苏状况,通过观察海上油轮数量预判全球石油库存。目前,该企业已是美国知名的卫星数据运营商,与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有关卫星数据的合作。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院长吴一戎认为,空天信息产业将带来外溢效应。通过大规模的星座建设,卫星带宽资源充足,卫星制造成本不断下降,加之人工智能对图像及信号处理能力的提升,势必将解锁或升级一批新的应用场景。“比如可以满足包括无人驾驶、高精度时空基准物联网等新的市场应用需求,催生全新的互联网产业生态和精彩纷呈的应用场景。”
走下高台 走向市场
中国卫星应用大会主席吴劲风表示,空天信息产业正在让航天产业走下高台,逐步实现工业化,服务更多人群。
相较于以往传统航天“高、大、贵、少”的特点,现在的商业航天呈现“好、小、廉、多”的特点。“这使得空天信息产业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高冷产业。”银河航天战略合作总经理初肖洁说,越来越多社会资本也正积极参与进来,为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活力。
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裁、中科星图数字地球合肥有限公司董事长邵宗有认为,社会资本在空天信息产业中正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整个产业发展也进入了需要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进一步结合的过渡转型期。中科星图正在努力面向政府、企业及特种领域用户提供以数字地球产品为核心的软件销售和数据服务、技术开发服务、数字地球一体机和系统集成服务。
早在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就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建议加快推动产业外溢到民营企业。2020年4月,卫星互联网被纳入新基建范畴后,北京、上海、深圳、合肥、杭州等多地发力空天信息产业逐梦星辰大海,并相继出台产业政策,扶持空天信息产业落地生根。
据报道,腾讯早在2019年就联合世界科技巨头和航天科工海鹰集团,推出“超级地球”项目,计划在未来数年内组建一个包括300颗卫星在内的对地观测网,并通过全球首创的“专属卫星”服务,为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科技企业提供“开箱即用”的遥感服务体验。其服务模式允许用户获得特定地理区域上空多颗卫星的使用权,并使一部分难以自购或自产卫星的政企用户能以较低成本拥有“专属卫星”服务。这种模式是在整合国内空天互联网组网相关资源,加快应用侧拓展。
专家认为,空天信息产业在推动新兴产业布局、弥合数字鸿沟、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将发挥出特殊的作用。“中国正处于消费升级阶段,信息服务领域大有可为,但如何把卫星能力真正叠加到C端,还需要产业生态的协同。”邵宗有说。
中电博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产业部主任黄钊认为,当前需要加快建设以政府为指引、高校为支撑、产业为主体、研发为基础、市场为导向的“政学产研用”空天信息产业融合体系,探索成立空天信息产业联盟,从卫星设计、数据应用、终端运营、配套等不同环节,形成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关联合作、技术支持的产业合作关系,打造产业集群。
专家认为,空天信息产业边界广阔、市场巨大,应最大化发挥星座利用效率,加强国际合作,在通信频段资源、低轨星座开发、信关站建设等领域展开广泛的国际合作,打破空间轨道和频段限制,让空天信息产业真正造福全人类。
信息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