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全省启动突发公共事件二级应急响应,次日武汉“封城”,我们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正在家中休年假的我和我的同事们,时刻关注着疫情的发展,同时也接到了随时待命的通知。1月24日,也就是除夕的上午,我们接到召开紧急会议的通知! 会后,我们普外二科主任彭智明做了战前动员,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现场签订了请战书。
要问我怕不怕,确实有点害怕。不是害怕病毒有多可怕,也不是害怕一线有多苦多累,而是害怕自己的力量太渺小,不足以打败毒魔!内心不断给自己打气,93年的我已经成年了,是一名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能够承担起社会责任!
不久,就接到紧急通知,我们普外二科将作为第二批抗疫一线人员,要我们做好准备。
护士长杨君家里还有刚上初中的儿子,可是面对疫情她没有丝毫犹豫,主动要求第一个上一线。我和护士长说:“我无家无室无后顾之忧,我也要去!”护士长同意了我的请求。
2月6日上午9点半,我们在市人民医院门口集合,集中开往全市新冠肺炎定点隔离区——龙头玛丽医院,一切工作紧张就绪。
2月6日下午,我们迅速整理出玛丽医院13楼作为确诊病例的收治点。我们这一战队成员都是临时从各个科室抽调过来的,从来没有一起合作过。在严秀婷护士长的指导下,大家仅仅用了半天的时间就收拾出来了一层可以接收23位病人的疫情科,打扫卫生、消毒病房、布置环境、准备物品。2月7日就要正式接收病人,这一天护理队伍的团队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下科室的第一天,严护士长就带头进入隔离病房,亲自去给病人采集标本给我们示范鼻咽拭子采集过程。这项操作是让自己完全暴露在病毒面前,承受着巨大的被感染的风险。但是她就像一名带兵打仗将军,总是冲在最前线。她告诉我们:“只有战胜恐惧才能战胜病毒!”
接下来就要开始隔离区工作,为了方便穿脱防护服,减少感染的风险,我们狠心的剪掉留了几年的长发。
2月7日是在隔离区第一天,我被安排值大夜班,多少有点小紧张。夜里1点左右,突然按了呼叫铃。
我急忙跑过去问,病人很着急的跟我说:“我的母亲有心脏病,也在这边住院,但是不知道在哪一层楼,晚上紧张就容易发作,如果她没带药就会很危险。”
我赶紧去护士站的电脑上查找,一看全懵了,和我们的系统完全不一样。费了好大的劲才终于找到了。在同事告诉我说那个老人自己带了药,而且目前情况稳定,我这才放心,并在第一时间告诉了她的家人。
病人激动的说:“麻烦你了,真是太感谢了,不然今天我就只能干着急了,老人没有电话也联系不上。”
我想,这个时候大概病人最缺乏的就是安全感吧!病毒隔离了家人,但是无法隔离亲情!
第一个大夜班,就这样度过了。我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可以快速融入新环境,不给队伍扯后腿!
我们负责的13楼收治的是确诊病人,无论是病情还是病人总数都比其他楼层要多,工作多、任务重!每天进入隔离区,不仅仅是处理医嘱,还要完成每位病人各项护理治疗(打针输液、发口服药、雾化吸入、心电监护监测体征、监测血氧、手指血糖、静脉抽血)、病历书写、楼上楼下运送病人做检查、取病人家属送来的物资,还有照顾病人的饮食、生活和卫生。整个病区,到处都是消毒液、饭菜、生活垃圾以及各种呕吐物的味道混合味道!不用一一描述。
其中一项最危险的操作,就是为病人采集鼻咽拭子,这项操作病人需要面对我们张嘴哈气,如果病人是核酸阳性,就会有大量的病毒扑面而来。每一次采集,我们都会面临被感染的风险!
身上的防护服是一次性的,做任何事情动作必须轻柔缓慢,口罩的密闭性,严重影像正常呼吸,头上的防护面罩很重,就像戴了个“紧箍咒”,一天下来浑身酸痛,头痛胸闷。
因为是隔离病区,所以要求极为严格,院感郝老师从我们入科培训,理论知识,个人防护到每天工作流程都是亲自监督,凡事亲力亲为,严格要求就是对我们最好的保护。
在一线工作至今将近20天了,大家都经历了穿着密闭的防护服、带着纸尿裤、熬过女生生理期的日子。这个时期最难熬,腹痛乏力畏寒抵抗力下降,情绪不稳定,还必须坚持着不吃饭、不喝水、不上厕所6个多小时。因为防护装备资源紧缺,出了隔离区就要浪费一套防护装备。这对我们的身体和心理都是极大的挑战!还好我坚持了下来!
为了防止脸被部N95口罩压伤,我特意做了防范。但是脸部对一次性手术帽严重过敏,额头耳朵脖子长满了红疹,眼睛红肿已经影响视线,痒的闹心,穿着防护服,这一切也只能忍着。只能等到下班后洗脸涂抹抗过敏面霜,每天在过敏和治愈之间循环播放!
各种苦和累积累压抑,那一刻我甚至想到过放弃。可是每当我下班的路上,看到各个检查点的民警们日夜坚守岗位上,看着朋友圈里许多的90后同事们很多依然在坚持在加油,看到带队的严护士长也经常加班深夜才回去休息,一周只给自己安排了一天休假,我又有什么理由不能坚持呢?
我不孤单,也不再畏惧!和我一样,还有很多90后的护理姐妹奋战在一线!我们有着同一个信仰,战胜疫情,迎接最美的春天,去和家人团圆!
希望疫情过后,迷雾驱散,迎来曙光!
希望每一个笑容都能重新相逢在阳光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