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组合措施加力 护航高校毕业生就业

6月26日,学生与招聘单位代表(右一)交流。当日,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举行2023届学生岗位实习暨2022届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会,共有132家用人单位现场提供1616个就业岗位,吸引求职者前来咨询应聘。 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眼下正是毕业季。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1076万,首次突破千万。如何抢抓求职关键期,护航毕业生就业?加大稳岗扩岗力度、广扩各类求职渠道、精准提供帮扶服务……《经济参考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围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多部门多地方以及广大高校协同施策,打出了有“力度”、显“温度”的组合拳。

——抢抓求职关键期 减负稳岗加力扩岗

“今年我国大学毕业生达到1076万人,随着毕业季的到来,大学毕业生集中进入劳动力市场,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就业压力。”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日前表示。

如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保驾护航?社会保险补贴、一次性吸纳就业补助、一次性扩岗补助、税收减免……近段时间,有关部门持续加大稳岗扩岗支持力度,不断“上新”针对高校毕业生的企业吸纳激励举措。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杨荫凯28日表示,下一步将推动更多企业复工达产,进一步增强市场主体的用工能力。指导各地尽快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补贴政策,对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达到一定数量且符合相关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在安排纾困资金、提供技术改造贷款贴息时给予倾斜支持。

为企业减负稳岗的同时,不少地方还着力在“拓岗”方面做文章。

山东通过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打开了学生就业的新空间、新路径。受益于专项行动,山东艺术学院2022届硕士毕业生付友锋得到了荣成市文化馆非遗方向岗位的面试机会。

教育部数据显示,全国已有2169所高校通过实地走访、视频会议等多种方式拜访5.8万家用人单位,为毕业生拓宽岗位达114.9万个,实习岗位达44万个。

深挖岗位资源,不少地方还明确了具体指标。广东省人社厅就业促进处处长陶思敏介绍,2022年广东省统筹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基层项目、升学入伍等政策性岗位28.3万个,比2021年增加近4万个。实施民企招聘“1+1”行动,鼓励引导每家规上民营企业拿出1个以上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加大招聘频度力度 广扩线上线下渠道

“之前由于准备考研错过了秋招,工作迟迟未定,心里很着急。毕业前学校及时举办了线下招聘会,为我们送来了‘定心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2022届毕业生都文玺近日顺利签约比亚迪。据悉,该校针对2022届毕业生举办711场线下专场宣讲会,11场综合型、行业型、区域型大中型招聘会,到校参会企业1825家。

“打开公众号,完善个人基本信息,浏览精准推送的就业资讯,填写简历,进入视频招聘会现场宣讲,网上面试……”长沙理工大学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学生小曾很快完成就业面试流程,并与一家企业达成就业意向。

学校招生就业处处长曹瑛说,学校“云就业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为毕业生和岗位需求精准“画像”,实现供需有效对接。

加大招聘频度力度,广扩线上线下渠道,为广大高校毕业生求职送来“及时雨”。人社部数据显示,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以来,截至6月5日,已有34万家用人单位发布岗位需求977万人次。6月27日至7月3日,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还将推出人工智能等6个专场招聘,共有2.9万家用人单位提供25万个岗位。

在地方,广东2022年组织举办高校毕业生招聘活动2000场以上,其中大型招聘会100场以上。针对疫情影响,加大线上招聘频度力度,推广运用“直播带岗”“隔空送岗”“视频面试”等有效模式,促进“云匹配”。

湖南省充分利用“云就业”智慧平台,2022年累计举办大中小型网络专场招聘会4124场,参会企业4.66万家,参会学生人数26.58万人次,提供岗位30.99万个。

——兜底帮扶“包保找岗”“一人一策”精准服务

“一生一册”、“一生一策”,包保到人、“点对点”服务,为每名困难群体毕业生配备就业帮扶导师,精准推送就业岗位每人不少于3个……武汉轻工大学对2022届467位建档立卡毕业生实施了重点帮扶,帮扶覆盖率达10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陈文军说,学校专门建立了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等帮扶档案,采取“一生一策”、精准帮扶。累计为475名2022届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32.54万元。

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加强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护航毕业生就业举措显现更多“温度”。

人社部近日部署于7月至12月,通过开放未就业毕业生求职登记、完善实名帮扶、推动公共部门岗位加快落地等9方面措施,对2022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和35岁以下失业青年集中开展服务攻坚行动。地方上,广东对困难高校毕业生提供“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精准服务,为每人至少提供3-5个针对性岗位信息。统筹利用公益性岗位等进行兜底安置,确保有就业意愿的困难毕业生100%实现就业。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毛宇飞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正值高校就业季,多部门通过多种方式协同施策,为高校毕业生就业“保驾护航”。下一步要充分发挥政府宣传部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招聘平台的“信息传递”和“桥梁联结”作用,对未就业毕业生进行分类指导、精准施策。

“当前促毕业生就业举措充分运用财政、税收、行政、市场等一揽子组合拳,兼顾短期和长期、直接和间接性效应。”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凯认为。对于提高就业效率,他建议,加快建设富有韧性的就业体系,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探索市场化导向的培养模式;通过采用大数据和智慧化手段,实现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信息动态互联,以及人与岗位的精准匹配。(记者 班娟娟 邵鲁文 黄浩苑 谢樱 李伟)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