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再伏
她身材不算高大,但干事沉稳,做着治病救人的崇高工作;她没有豪言壮语,但果断干练,不惧危险与新冠病毒肺炎患者零距离接触,冲锋在医疗救治的最前线;她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认真仔细解答其他医生不懂的问题;她用羸弱的身躯,撑起了宜城市新冠病毒肺炎危重症救治的一片天!她就是宁夏援宜医疗队队长、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卢燕。
卢燕,医学硕士,主任医师,祖籍北京,1952年,其祖父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边疆建设,扎根宁夏,她是生长于宁夏的“援三代”。1997年大学毕业后,卢燕分配到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多次外出进修学习,擅长急危重症疾病的诊断治疗,尤其在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维护、机械通气、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心源性休克、心肺复苏、急性缺血缺氧性脑病、重度颅脑损伤、多发伤、重症胰腺炎、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严重脓毒症等急危重症的救治方面具有较高的造诣。熟练掌握ICU的六大技术:呼吸支持技术、循环支持技术、心肺脑复苏技术、感染控制技术、血液净化技术、营养支持技术。她追求专业和规范,注重临床科研并举,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十多篇。
在得知湖北出现新冠病毒肺炎的疫情后,她密切关注事态进展,积极收集、了解、掌握、疾病疫情的相关信息和动态,学习相关知识,做好救治患者的准备工作。得知医院组建援鄂医疗队的消息后,她第一时间报名,1月29日1到达宜城市人民医院,成为首批外地援宜医疗队队长。
简短的欢迎仪式后,她和同事没有任何拖延,匆匆放置行李后,迅速投入工作。达病区后,她立即逐个了解隔离病区收治病人的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救治病人积极准备。医院领导考虑到她们长途跋涉,建议她们先休息一下,卢燕说:“我们是来救人的,不是来休息的,我们早一天工作,病人就多一份康复的希望!”
宜城市人民医院收治新冠病毒患者的隔离病区建立较早,条件有限。卢燕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实地考察,根据相关技术要求,她立即和科室同事一起会同相关部门提出科学合理的整改方案,并督促整改措施落实到位,为医务人员自身防护提供了硬件支撑。为防止医疗队员感染,她坚持每天和队员同时上班,提前到更衣室监督队员按照规范穿戴防护用品,做到隔离病区医务人员的零感染。
感染科传统收治的疾病与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病情差异大,大家普遍对于该病的认识少,缺乏对危重症治疗管理的实战经验,面对该病出现的各种危重情况常常束手无策。针对这一情况,卢燕一方面坚持每天亲临病房认真查看每一位患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指导科室医生开具医嘱,认真检查每项治疗措施落实情况,同时仔细观察病人情况,了解治疗效果。针对科室医务人员对呼吸机等设备使用的盲区,对科室所有医务人员进行呼吸机、经鼻高流量等设备操作使用培训,直到熟练使用为止,为抢救危重病人提供了技术保障。通过努力,在隔离病区治疗的确诊患者,已经治愈出院20例(其中危重患者治愈出院1例),6例危重症患者转危为安,3例危重症患者目前病情稳定。
隔离病区收治的患者由于病情原因,长期不能与家人见面;病房活动空间小,生活不便,不少人存在心理焦虑。卢燕每次查房时不仅要认真了解病人病情,还要认真听取病人的诉求,了解病人的思想动态,耐心解释,消除病人疑虑,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大家听到她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加油!相信你一定能行!”听到鼓励的话语,很多人都一扫阴霾,脸色由阴转晴,心情舒畅。
危重症的管理,细节决定成败。有着多年的重症医学治疗管理经验的卢燕深知这一点。为了达到良好的效果,她亲历亲为,对病区的所有的危重病人情况都烂熟于胸,特别关注细节,细到病人每天吃什么、吃了多少,喝了什么、喝了多少,需要补充什么,如何补,都进行精确计算和安排。有个危重症患者经常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机器报警等情况,怎么调整都不能解决,看到病人的指数下降,大家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卢燕果断决定,自己上阵检查。参数没有问题,管道没有问题,供氧没有问题……最后发现,该患者条件差,由于活动导致面罩松动漏气,出现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她立即将患者面罩扣严,患者各项指标逐渐上升到达目标值,大家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技术精湛、沉稳干练的卢燕,对于大家提出的疑问,都是有问必答,言无不尽,是大家的好老师,好同事,好战友!
祝卢燕主任及其团队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好人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