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语连珠、诙谐幽默——奥运健儿走进香港理工大学侧记

新华社香港12月5日电(记者韦骅、陈珮盈)“各位学长、学姐好,我是马龙。”

“汗水是你最好的面膜。”

……

5日的香港理工大学赛马会综艺馆内掌声阵阵,笑声连连。苏炳添、马龙、孙一文、吕小军、崔晓桐、王爱民六名内地奥运健儿访港代表团成员来到这里,为香港市民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报告会。他们正能量的鼓励给听众们送上了一碗碗“心灵鸡汤”,而风趣的语言风格让这场报告会又酷似一场脱口秀。

12月5日,在香港理工大学,内地奥运健儿访港代表团成员孙一文、吕小军和马龙(从左到右)在台下鼓掌。新华社记者王申摄

香港理工大学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在致辞中对代表团表示了欢迎,也邀请奥运健儿们在退役后来理工大学读书。他甚至当场给马龙出了考题:“如果你想在巴黎奥运会拿到第三块个人金牌,你最大的对手是谁?你等一下回答我,作为你来香港理工大学读书的考试。”

在主题报告环节首先出场的马龙一上来就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最大的对手,是中国队,因为谁都很厉害!中国人都会打乒乓球!”会场内立马迸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马龙在香港理工大学作报告。新华社记者王申摄

马龙在随后的演讲中回顾了自己的乒乓球之路,并透露了自己在受伤时下定决心坚持下来的心路历程。最后他鼓励大家:“赛场上我们每天都要面对输赢,只有抱着必胜的决心和努力,你才能走向成功。很多时候,我都在想我们需要怎样的偶像,我想偶像应该是火烛、是镜子,映照出心怀热爱、梦想的你们和我们,只要心怀热爱,永远都是当打之年!”

吕小军在香港理工大学作报告。新华社记者王申摄

今夏的东京,37岁的吕小军成为举重史上年龄最大的奥运冠军,“军神”当天一如既往地诙谐,向听众们分享了他保持状态的秘密。他说:“在你们的观念中,举重运动员在十几岁、二十几岁最有可能出成绩。虽然我已经37岁了,这个年龄在很多人看来都是中年大叔了,我不知道对于大叔这个概念是怎么定义的,但其实我依然年轻,充满活力。”

“科学训练就是我举重生涯永葆青春的秘密,总有人问我,你还练得动吗?这不是一个问题,因为训练对我来说轻松快乐。每天来到训练馆,就像普通人走进健身房一样,我每周举起的重量可能要以吨计算,对我来说这并不是煎熬的坚守,而是释放和享受。也许我会坚持到40岁,如果你们在明年的世锦赛上看到我,也不要惊讶,因为我可能还会出现在巴黎奥运会上。”

王爱民教练(左四)与主持人互动。新华社记者王申摄

在6人当中,来自游泳队的王爱民是唯一一位教练。他登台后,首先幽默地回应了林大辉发出的读书的邀请:“好遗憾啊,我赶不上了。”

作为一名冠军教练,王爱民在会上透露了杨浚瑄、汤慕涵、张雨霏和李冰洁在东京奥运会女子4X200米自由泳接力中夺冠的背后故事。他说:“赛前动员时,我和运动员说,没有奇迹不是人创造的,只要你们努力拼搏,拿出你们的最好成绩,打出气势,你们就有能力创造奇迹,而且你们一定能创造奇迹。这四个姑娘最终不负众望,在东京赛场演绎了团结一心、其利断金的夺金时刻,也帮助我圆了30多年的奥运冠军梦。”

苏炳添在香港理工大学作报告。新华社记者王申摄

百米亚洲纪录保持者苏炳添最后一个登场。作为一名“广东仔”,苏炳添全程用粤语发言。

“为什么选择短跑?”

“因为我从小喜欢看香港的武侠小说,最爱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天龙八部》,我深信‘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那时候,我梦想成为跑得最快的追风少年。”

在32岁的年纪,苏炳添克服了伤病、实现了“逆生长”,他向同学们分享了三点体会:“一、只要我每天训练都比其他人快0.01秒,那他们就永远不能比我快。二、要相信自己能做到,才有机会可能做到。三、时刻保持感恩,始终胸怀祖国。”掷地有声的话语,将现场的气氛推向高潮。

香港理工大学现场观众感动落泪。新华社记者王申摄

随后的互动交流环节,既有长者向吕小军继续探讨“不老”秘诀,也有马龙对年轻人的寄语,香港同胞与内地奥运健儿的感情进一步拉近。

听众祝同学说:“奥运健儿分享了自己的故事,比如对于目标的追求、梦想的坚持,给我以很大的启发。他们的说话方式也特别幽默,这次近距离交流,让他们比在电视上看到的更鲜活、更真实。”

编辑:郑直、吴博文、周欣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