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拍摄的陕西省陇县东南镇纸沟村(11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梁爱平 摄
新华社西安12月1日电 题:告别“穷山窝” 纸沟村迈上“幸福坡”
新华社记者姚友明、张思洁、梁爱平
53岁的崔巧荣虽然在城里有房,但她还是更爱带着孙子和儿媳在农村老家生活。
过去,她所在的中国西北陕西省陇县东南镇纸沟村是山坡里的“穷窝”,当地民谣这样唱道:一沟九台四道梁,出门回家把坡上;遇见下雨路不畅,不是滑坡就塌方;小伙成家困难多,都嫌是个穷山窝……
然而,仅十年间,纸沟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谈及今天幸福生活,在村民心中有一个关键人物:前任村党支部书记杨佩侃。
2011年,已经在建筑行业干得风生水起的纸沟村村民杨佩侃,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放着一年几十万元的收入不要,去挣那两万块钱?”有人质疑道。可看到家乡大多数村民还都住着土坯房,杨佩侃决定放下自己的事业,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经过多次走访,杨佩侃发现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是困扰大家致富的关键所在。为了提高建设标准和水平,杨佩侃多次开着自己的车,造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教授。
曾经有人议论,建筑队会不会利用扶贫搬迁资金大捞“油水”?事实却是,杨佩侃亲自带领原来的工人义务劳动,拿出自己的建筑设备参与新村建设,节约工程成本。
2012年起,纸沟村逐步启动整村搬迁。
正当搬迁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时,杨佩侃的身体却出了问题,腋窝下长了肿块,检查结果出来,竟然是淋巴癌。镇上领导知道后,让他好好休息,把村上的事交给其他干部。而杨佩侃却说:“移民工程由我一手抓,我最熟悉,如果不干完,我死不瞑目。”
地腾不出来,杨佩侃就挨家挨户做工作;资金跟不上,他就自己掏腰包;房子分不下去,他就一遍遍地协调;吃水有问题,他就亲自带队接管道……
2016年10月27日,在整村搬迁工程渐入尾声之际,这位村干部因病医治无效,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土地和家乡父老。
历时5年,纸沟村移民搬迁工程基本结束。全村304户、1247人搬入新家园,开启了“生态立村、文化烘托、亭景相映”的新生活。
走进这个曾经“坡儿长,台儿多,光棍多”的纸沟村,才发现它如今已换了模样:地势平整,阡陌交通,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天蓝地绿,山清水秀。村公共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卫生室等公共场所也有序排列在不同的区块中。
与一般的移民搬迁新村有所不同,纸沟新村的住房布局错落有致,一街一景。在搬迁过程中,40多户村民选择盖起了二层小楼。现在,纸沟新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在改善居住条件的同时,纸沟村还先后建成千亩矮砧苹果示范园、千亩核桃园、奶山羊养殖场,村民的收入得到提高。村里众多的能人巧匠则联合成立了施工队,每年固定实现劳务输出800余人,日子越过越红火。
崔巧荣的丈夫和儿子现在都在外从事建筑行业,每年收入约20万元,家里原有的3亩麦田则由她继续耕种,实现了粮食自给。
“完成了小康目标,我们村现在迈上了‘幸福坡’。下一步我们将继承和发扬杨佩侃身上的不畏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纸沟村现任村党支部书记高治成说。
信息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