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进行了场馆能源及设备压力测试。当天晚上,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披上“彩衣”,建筑外立面上的“冬奥村”3个字首次点亮。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将在北京、延庆和张家口3个赛区举行,每个赛区分别设置一个冬奥村(冬残奥村)。其中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由总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的20栋建筑组成,包括运行区、居住区、广场区三大功能区域。
作为北京冬奥会最大的非竞赛场馆,也是提供服务保障时间最长的场馆之一,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正有序推进设备安装、物资移入等相关工作,11月20日将进入模拟赛事状态,进行全要素测试。
“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将努力为每一位居住者营造温暖的‘家’,打造冬奥健康家园。”北京市重大项目办城区场馆建设处副处长宋嘉业说。
运行区赛时承担各代表团抵离、注册、安检、礼宾、媒体接待等功能。一层宽敞的大厅,是代表团接待中心,也是运动员和随队官员报到的第一站。
红色的砖墙,银色的钢结构,运行区呈现出传统工业风。北投集团冬奥村项目部技术管理部部长李之政介绍,这片区域由老厂房翻新、改造而成,在尽可能保留老旧厂房既有建筑的基础上,翻新了1.26万平方米的外立墙面。翻新过程也非常节俭,用人工打磨的方式剔除老旧混凝土面层,留下原本的砖石质地,这比一般的建筑要少七八道程序。每栋建筑之间新建了“暖廊”,全透明玻璃幕墙的设计,能达到采光保暖作用。
为了配合疫情防控,冬奥村的许多场所将出现机器人:在代表团接待中心大厅,语言服务和导航机器人将提供导引服务。在村长办公室,双臂协同机器人将为宾客提供沏茶服务。餐厅设有智能引导机器人、炒菜机器人,还配备了智能餐台、智能取餐柜等设施。
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冬奥会期间将为运动员和随队官员提供2338个床位,冬残奥会期间提供1040个床位。为了让运动员睡得安心,释放比赛的紧张压力,床采用了记忆棉材质,可在睡姿、坐姿等4种模式之间转换,为不同使用场景下人体脊柱提供最佳支撑。对有加长床需求的运动员,床位安置了床尾凳,床的长度能达到2.2米甚至2.4米。在冬奥会、冬残奥会转换期间,床脚将进行拆卸,床的高度可降低30厘米。
在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广场区,北京冬奥会期间将展出各代表团旗帜,营造浓浓的奥林匹克国际大家庭氛围。
广场地下,设有28处生活服务空间,涉及餐饮娱乐、商业服务、文化体验等多项内容,这是运动员、随队官员和媒体进行交流互动的主要区域。“运动员可以享受到‘一站式’生活服务,包括冲印、干洗、花店、书报亭、旅行社、美发美甲、便利店等。”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场馆运行团队广场区经理瞿嵩明说。
《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12日 1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