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清晨,在位于北京市密云区冯家峪镇的北京保峪岭养蜂专业合作社,一组“蜘蛛人”从百米高的崖壁上悬垂而下。数百只蜂箱悬挂在百米高的崖壁之上,中华蜜蜂在空中安家,满满的蜂蜜等待着蜂农收获。又是一年采蜜季,密云区依托当地独特的蜂文化及自然资源,探索出了一条“蜂旅融合”的养蜂之道,成为蜂农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16日,蜂农在北京保峪岭养蜂专业合作社的“崖壁蜂场”采集蜂蜜(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夏子麟 摄
北京保峪岭养蜂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小力介绍,之所以把蜂箱悬挂高空,是为了保护濒危的中华蜜蜂。“中华蜜蜂的蜂蜜营养丰富、质量高,但是易受环境影响。蜂箱挂在崖壁上,可以让这些小家伙躲避天敌安心酿蜜。”郭小力说,每逢秋季的“割蜜节”,由专业的“蜘蛛人”在悬崖上采蜜,场面惊险刺激,也吸引了大批游客参观。
16日,蜂农在北京保峪岭养蜂专业合作社的“崖壁蜂场”采集蜂蜜(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夏子麟 摄
蜂场带来的不仅是蜂蜜,更带动了周边的旅游业发展。从2019年开始,冯家峪镇依托“崖壁蜂场”,发展“蜂旅融合”产业,将养蜂合作社所在的西口外村打造成一个集休闲、科普、观光为一体的蜜蜂文化村。
密云区冯家峪镇副镇长李志刚说:“我们跟北京多个旅行社合作,今年十一假期,每天都有一两百人到这边参观。游客走时常常会买上两罐新鲜蜂蜜,这样一来,村里的蜂蜜不仅可以走合作社统一销售的渠道,还多了一条效益更好的零售销路。”
经过几年时间,养蜂合作社社员从最初的21户,逐步发展到180余户,社员遍布冯家峪镇各村,越来越多的蜂农享受到了“蜂旅融合”新模式带来的“新甜头”。
密云区借助绿水青山、特色农业不断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密云区文旅局副局长郭成德介绍,2021年十一假期,密云区共接待游客137.69万人次,其中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04.54万人次,带动了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文化旅游消费。(记者夏子麟)
信息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