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要求,襄阳要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能级,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区域消费中心城市。襄阳市委坚持把“五城共建”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的总抓手,谋定后动,谋定快动。国庆节前夕,紧锣密鼓,迅速启动了一批“五城共建”重大项目,全市上下掀起“五城共建”的热潮。
四大重点城建项目开工 提升区域性中心城市能级
襄阳是一座有着2800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成为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但是,与全国同类城市比,襄阳城市品质还不够“高、大、上”,经济排位还未进入第一方阵。襄阳要成为汉江流域中心城市、“襄十随神”引领城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仍然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为此,襄阳市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奋力推进重点城建项目和重大经济项目建设。9月27日,襄阳市在襄水入江口凤林古渡,举行“四大重点城建项目”集中开工仪式。
襄阳市政府副秘书长、襄阳市四大重点城建项目指挥部副指挥长 张宇辉:“本次集中开工的四大重点城建项目,一是襄水岸线生态修复提升项目,主要对襄水全域15公里水生态进行修复,重现襄水古水道记忆;二是襄阳古城保护和利用项目合理疏解非古城功能;三是岘山城市中央公园项目,就是将岘山建设成为一个集生态保护、人文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复合型城市森林公园;四是庞公滨江生态商务新区项目,汇聚发展总部经济,着力提升襄阳市的城市能级和辐射力。”
“四大重点城建项目”是提升襄阳城市能级、助力襄阳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要工程,襄阳市上上下下都给予极大地关注。
襄阳市政府副秘书长、襄阳市四大重点城建项目指挥部副指挥长 张宇辉:“山、水、洲、城是大自然赐予襄阳的宝贵财富,这四个项目彰显着襄阳城市的‘根、脉、魂’,承载着襄阳人民对加快建设美丽襄阳,率先实现绿色崛起的向往和期盼。”
如果说重点城建项目能够提高襄阳城市品质和能级,那么引进重大经济项目将为襄阳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内在支撑。
9月27日,襄阳市举行9月份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集中竣工、集中签约“三集中”活动,总共有22个项目参加,总投资192亿元。这些项目以新能源、绿色化工、食品加工为主,契合襄阳产业发展方向。
9月29日,襄阳“五城共建”城市推介暨“楚商襄阳行”活动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名楚商参加盛会。襄阳市与上海市新沪商联合会、上海市浙江商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襄十随神”四地签署城市“产业(招商)联盟”合作协议、共促民营经济发展合作协议。中电光谷云谷产业园、中机建设集团鄂西北总部、鱼亮科技AI智能化等81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达765亿元。
襄阳市招商局局长 王岩:“我们通过主题大会、参观考察、会见等一系列活动的举办,展示了襄阳强大的发展气场。与去年相比,我们的签约金额增长了120%多,我们已经建立了重点项目库,并且确定了专人,对每个项目进行逐人包保、跟踪和落实。”
“招校引院” 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
襄阳工业基础雄厚,以汽车为主导的支柱产业特色鲜明,目前已形成汽车、纺织服装、现代化工等13条产业链,经济总量居全省第二位。但是,由于襄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严重不足,全市本科院校只有湖北文理学院一所,科研院所也屈指可数,科技对产业的支撑后劲乏力成为襄阳市的突出短板。为了彻底改变这一不利局面,襄阳市下大力气开展“招校引院”。
襄阳市科技局副局长 汤凯:“针对这个短板,襄阳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招校引院’,围绕产业链、布局院所链,引入了10多家高校院所进驻襄阳。”
这座位于襄阳东津新区襄阳大道一侧的大楼,是襄阳最早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成立的襄阳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1.5亿元的固定资产投入,全部由襄阳市政府买单,但经营权全部交给校方。同时,襄阳市政府每年还会支持1000万元的运营经费。而所有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的收益,全部交给科研团队,政府不参与分成。
襄阳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向华:“通过体制机制改革,让这些技术负责人、经营负责人,他们的利益与企业成果息息相关,这样他们才有动力,他们也更愿意把他们的成果尽快地能够转变成产品。”
9月27日,襄阳(东津)科学城项目开工,这个项目规划面积35.8平方公里,武汉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襄阳示范区、华中农业大学襄阳现代农业科学院、湖北工业大学襄阳校区等一大批高校、科研院所都紧步华科后尘将陆续在这里安营扎寨。
襄阳市科技局副局长 习德成:“要紧紧围绕培育创新发展新引擎,进一步明确科学城的目标定位,加快布局一批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平台。深化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务实合作,强化科创、教育、产业协同发展,用心用情用力为项目建设,提供最优质最便捷最高效的服务。”
9月28日,襄阳市科技创新大会隆重举行。会上,襄阳市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张联盟、桂卫华等12人为首批科创顾问。为襄阳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和7名隆中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团队分别颁发奖励资金和资助资金各200万元。会议现场,襄阳市政府还分别与武汉理工大学签订框架协议共建湖北隆中实验室,与华中农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支撑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襄阳市开始全面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助力襄阳产业向更高领域迈进。
襄阳市科技局党组书记 阳以诚:“到2025年,我们将力争全市的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24%,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180亿元。”
通物流 畅交通 打造区域消费中心
9月27日,位于襄阳宜城市的襄阳港小河港区综合码头正式开通。小河港区是目前汉江上规划建设的最大港区、唯一的枢纽港,它的开通标志着襄阳即将成为汉江航运的中心。
在此之前,由于种种原因曾经一度停运的汉襄欧班列也再次启动,装满货物驶往欧洲。
此外,襄阳市还将进一步健全干线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争创一类航空口岸,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襄阳市交通运输局综合计划科科长 左涛:“下一步将共同向国家争取合(肥)襄(阳)高铁项目纳入铁路发展规划,共同争取襄阳、随州至信阳高速公路纳入高速公路发展规划,共同推进316国道(襄随段)全线达到一级公路标准。”
“十四五”时期,襄阳市还将强化顶层设计、推进多式联运、培育龙头企业,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物流体系,加快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襄阳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阮莉莉:“目前我们正在探索襄阳至上海、襄阳至盐田、襄阳至钦州、襄阳至阳逻港等外向通道常态化运营,初步形成了‘一江四线八达’的物流格局。”
目前,襄阳庞公滨江生态商务新区也进入规划设计阶段,已有45家国内外设计机构递交了项目建议书,最终将由5家设计机构入围进行概念方案竞赛,冠军将负责完成区域消费中心的设计工作。襄阳市提出,要创新消费场景供给,集聚高端消费资源,大力发展购物消费、餐饮消费、旅游消费,加快培育教育消费、医养消费、文化消费、体育消费,打造具有引领力的区域消费中心。
襄阳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阮莉莉:“我们主要是要引进国内国际一流品牌,大力地培育襄阳首店、湖北首店等等。推动“互联网+”培育线上线下融合消费,同时我们大力培育文化消费、旅游消费、健康消费、体育消费等等,拓展消费市场。”
监制:郭小容
编审:徐瑗
主编:甘泉
统筹:邱惠 周晓焕 李碧荣
记者:湖北广电襄阳融媒体记者站 张雪晶 廖云翔 襄阳台
新媒体编审:夏金
新媒体编辑:徐珊珊
信息来源:长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