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与英烈跨越时空“对话”——烈士纪念园国庆见闻

新华社成都10月6日电(记者袁秋岳)“没想到在校门外,家门口就长眠着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牺牲的英雄。”距离成都马鞍山烈士纪念园600米外的解放北路第一小学的五年级学生,国庆前夕在老师的带领下前来祭奠,深切缅怀长眠于此的革命英烈。

带队老师文锋告诉记者,在城市中心有这样步行可达的烈士陵园,对小朋友们是难得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今年7月,成都马鞍山烈士纪念园提质改造完成,文峰感到这里“完全是另一种令人震撼的庄重、肃穆”。他说,每次在这里待上一会儿,让孩子们与埋葬于此的英烈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是一场心灵的洗礼。

图为9月30日拍摄的成都马鞍山烈士纪念园。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始建于1951年的成都马鞍山烈士陵园位于成都市金牛区马鞍山路,原占地约650平方米,主要安葬着以原川西军区在成都解放初期剿匪战斗中牺牲的烈士。经提质改造,于今年7月在此建成成都马鞍山烈士纪念园。

图为9月30日拍摄的成都马鞍山烈士纪念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走近马鞍山路,远远地就能看见一颗巨大的红色五角星,从“红星”旁进入纪念园,拾级而上,成都马鞍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展现在眼前。

金牛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王胜介绍,在烈士纪念公园半径3公里的区域内,大约辐射了60万人口和58所大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开园以来,共开展爱国主义、红色教育活动10余场,接待参观群众1000余人次。

一对情侣背着双肩背包,挽手路过这个街角的烈士纪念园。他们驻足看了看,便拐了进来,走到纪念碑前,脱帽注视,再深深地鞠了一躬。

在国庆期间,记者看到不少游客、路人自发来向英烈们致敬、缅怀。有人从附近餐馆聚完餐散步至此,有人特意去不远处的花店带来一捧菊花,也有人匆匆走过又倒回来,慢慢步入纪念园,再静静地待上一会儿。

9月30日,一位成都市民在马鞍山烈士纪念园内的纪念馆里参观。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园区内还新建了烈士纪念馆,通过调查红色遗址遗迹、征编党史口述资料、整理抗战老战士名录等,陈列了解放和建设大西南的41位烈士和抗战以来金牛区123名烈士的英雄事迹。

在纪念馆二楼,有一张泛黄的“川西军区后勤部官兵合影”。合影里穿着棉服军装的老少军人有人严肃,有人微笑。

这张照片来之珍贵,提供者是葬在此处的英烈李森的外甥女。出生于1934年的李森是原川西军区后勤部战士,1951年在成都解放初期剿匪战斗中牺牲,牺牲时只有17岁。

这张合影是他留给家里为数不多的纪念。当听说马鞍山烈士陵园要重新修缮并新建烈士纪念馆,李森的外甥女特意送来了这张家人一直珍藏的照片,希望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铭记这些英雄。

9月30日,成都市某幼儿园员工集体在马鞍山烈士纪念园为革命烈士献花。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记者从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了解到,四川正在探索以打造红色文化区的新理念,推进烈士陵园、精神家园和文化公园“三园”共建,提高烈士纪念设施的可及性和亲民感。

据悉,为安葬、纪念和缅怀革命先烈,四川省建有县级及以上烈士纪念设施232处。2021年至2023年,四川将实施烈士纪念设施三年提升行动,规划实施148个烈士纪念设施项目的修缮提升。

信息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