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襄阳丨宜城:“强实体”用实招

近年来,襄阳宜城市坚持“强实体”战略,锚定“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精细化工、农产品深加工”等四大产业,推动骨干企业技改升级和科技创新,工业经济实现了量质双升。今年1-6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产值196.2亿元,与2019年同比增长23.3%;累计完成工业投资48.5亿元,其中技改投资25.5亿元,与2019年相比增长40.3%。

技改升级  “银轮”进入生产自动化时代

这几天,湖北银轮机械公司的技术工人正在安装调试终检法士特机器人,这条法士特智能化生产线是公司今年拿出1200万元引进的技改升级项目,正式运行后,可实现对生产全过程的智能管控,极大提升生产效率。

湖北银轮机械有限公司油冷器车间主任 杨鹏:“以前需要19名员工才能完成300台的生产任务,现在只需3名员工,即可操作整条生产线。”

在银轮公司的生产车间,这种自动化设备随处可见。银轮是一家专业设计、制造和销售热交换器产品的企业。目前已形成发动机及冷却系统、车辆及工业冷却系统模块和发动机后处理系统三大产品平台,广泛应用于汽车、工程机械、船舶等热交换领域。

湖北银轮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万威:“公司持续不断地推进机器代人、精益自动化的改善提升,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得到明显的改善,实现了提质降本效益的最大化。”

银轮公司2008年在宜城投产之初,主要给东风配套发动机油冷器,那时公司的生产线主要依靠大量人工操作,产品也比较单一,年产值不过5000万。公司下定决心搞技改升级,用三年时间对生产线进行自动化改造,首先突破的就是零件生产自动化。

湖北银轮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万威:“通过我们12台冲压成型机的自动化切断,人员从24个人降到6个人,生产效率得到大大提升。”

技改升级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红利,2016年开始,公司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几年时间产值就突破3.3亿。尝到甜头的银轮公司开始对各个生产环节都进行自动化改造。 

湖北银轮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万威:“通过了零件自动化、焊接自动化、装配自动化、检测自动化的四个推进阶段,(完成了)从人口红利到技术红利的一个转型升级。”

如今,银轮公司年产能80万台换热器,所生产的汽车散热器已经处于行业龙头地位,公司也成为不锈钢油冷器行业的标准制定牵头单位。

湖北银轮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万威:“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地技改、不断地提升,才能够提升我们在整个行业的综合竞争力。2021年我们预计销售4.5个亿,力争突破5个亿。”

近几年,银轮公司累计获得宜城市技改奖励资金200多万元,并荣获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奖,连续五年被评为襄阳工业企业100强。

智能纺织  “天舒”向高端产品转型

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这几年在宜城企业遍地开花。宜城天舒纺织是湖北省最大的紧密赛络纺纱线制造商,其生产的纱线享有“湖北第一纱”和“中国精品纱线”的美誉。而就在十年前,天舒纺织还一度陷入能耗高、产量低、利润薄的困扰。

走进宜城天舒纺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排排数字化纺纱机自动运转,纺纱机下方的跟踪仪来回监视数万根线头是否断开;机器上方,一个个线梭自动成排成列来回运行。这套纺纱设备代表着当前国际最先进的纺纱水平,两万平米的车间内,机器设备都在满负荷生产,但工人还不到40名。

宜城天舒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 高立新:“刚刚投产的前几年,我们生产的主要产品是普梳的环锭纺纱线,竞争力很差、利润也很低,我们就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了紧密纺这一块的升级改造。”

紧密赛络纺纱线可用于高档内外衣和床上用品。虽说利润丰厚,但对技术设备要求很高。天舒纺织下定决心要向高端产品转型。2013年6月,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引进两套精梳机、四台日本进口自络机和109台紧赛纺装置,向纯棉精梳紧密赛络纺产品进军。新设备投入使用后,6万锭的纺纱规模,工人由原来的360多人减少到120人。

宜城天舒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 高立新:“2017年,我们又征了150亩地,扩大了3万锭的自动化、数字化的生产线,产能进一步提高了,质量上也进一步稳定提升,现在的规模已经达到了8万锭的高档纯棉紧密赛络纺纱线。”

十年来,天舒纺织先后投入3.5亿元进行技术改造,逐步完成从自动化、数字化到智能化的技改升级。生产线从原料投入、半成品的生产、运输、技术参数的设置、温湿度的控制等都实现了自动化。目前,天舒纺织的万锭人工数量再次由60人减少到35人,用工减少41%,产量提高20%,每吨纱还节电200元。

宜城天舒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 高立新:“现在纱线供不应求,今年计划在10月份安装新的一条3万锭生产线,到年底基本可以投产,总产值可以达到5个亿。”

如今,天舒纺织已成为猫人、李宁、海澜之家等知名品牌服饰的原料供应商。去年以来,天舒纺织累计获得当地政府给予的技改补助资金267万元。抓技改优增量。

2020年,宜城市竣工投产的16个技术改造企业本期实现产值38.4亿元,同比增长53.8%,高于全市平均增速10.2个百分点;今年在建技改项目44个,计划投资103.5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57.2亿元,其中6个项目相继竣工投产。全部项目技改后预计新增产值150亿元,今年可实现40亿元。

襄阳宜城市科经局副书记、副局长 顾希学:“宜城紧扣智能化升级、集群化发展、服务化延伸、绿色化转型、安全化管控等“五化”技改重点和方向,累计为38家企业奖补资金2000多万元。”

科技创新  “共同”药业跻身领军阵营

目前,宜城市正在创建省级创新型县市。为夯实产业科技支撑,宜城市积极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力争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家,科技创新平台超过6家。

湖北共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系祖斌:“你现在要搞一个方案,怎么浓缩快,把甲醇浓缩出来回收,因为你把甲醇浓缩了,我的物料是在甲醇里面溶了一部分,都掉到水里了,我再一降温、一结晶,就OK了。”

作为上市公司的董事长,系祖斌每天不论多忙,都要抽出时间过问研发和技术方面的问题,甚至亲自下车间和技术人员讨论。共同药业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专业从事甾体药物原料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成立之初就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方针,专注开发高端甾体药物原料药,打造核心技术体系。

湖北共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系祖斌:“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对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才进行集聚,(有)一两个千百人计划(人才),做一个统筹的整合,引导了我们整个研发团队的发展。”

经过多年的科技创新,共同药业已逐步掌握了菌种改造技术、高效植物甾醇转化技术、酶改造甾体结构共性技术、绿色化学合成等“四大核心技术”,成为国内甾体药物起始物料领域的领军企业。2021年4月9号,随着深交所开市钟声的敲响,共同药业正式登陆创业板。这是襄阳市第11家IPO上市企业,也是宜城市首家上市公司。

湖北共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系祖斌:“目前已经成为国内两大供应商之一,未来在三到五年内,争取把企业建成产值20亿甚至30亿,由我们起始物料转入其它行业,这样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抓创新提质量。宜城市一方面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今年上半年申报通过审核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了6家,超过去年的总和;另一方面,竭力释放高新技术企业产能,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达到27亿元,同比增长40%,高于襄阳市平均增速2.5个百分点。

襄阳宜城市科经局副书记、副局长 顾希学:“围绕现有产业链的关键节点和薄弱环节,打造一批在襄阳乃至湖北省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产业基地、优势企业,形成龙头引领、专业配套、区域联合、产销一体的现代产业发展格局。”

监制:郭小容

编审:徐瑗

主编:甘泉

统筹:邱惠 周晓焕 李碧荣

记者:湖北广电襄阳融媒体记者站 张雪晶 廖云翔 宜城台 易振波

新媒体编审:夏金

新媒体编辑:谢雅静

来源:长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