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场·我在东京拍奥运|我们,“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

2021年7月,我有幸在东京新国立竞技场,开启了迟到一年的“生日礼物”。

7月23日晚,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日本东京新国立竞技场开幕。这是开幕式上熊熊燃烧的主火炬。

本届奥运会也是新华社成为国际奥林匹克摄影队(IOPP)的首秀,这背后是几代新华人通过不懈努力所收获的认可。入选奥运报道团队,当双脚踏上东京土地的那一刻,我就知道胸前的荣誉也是肩上的责任。我参与报道的项目包括:乒乓球、羽毛球、公路自行车、铁人三项、皮划艇激流回旋、皮划艇静水、击剑、篮球。除了篮球,其余都是我第一次或者之前很少接触到的项目,这绝对是一次不小的挑战。东京奥运会开幕前,奥林匹克格言更新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它不仅激励着运动员们在赛场上奋勇争先,同时也成为我如何用手中的相机去表现奥运精神的“命题”。

7月25日,中国选手孙佳君(右)在比赛中出发。

更快!

铁人三项是我从来没有拍摄过的项目中的第一个。在奥运前的准备期内,我就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发现这个项目最重要的是考验人类所能达到的运动极限。三个项目每一个都需要运动员拼尽全力,挑战自我,快一点再快一点,用更短的时间完成比赛。由于铁人三项开赛时间比较早,每天我都会跟同事一起,4点钟出发赶往赛场。三天的报道,有两天是高温暴晒,还有一天是雨中作战,这种辛苦是每一个参加奥运赛事报道任务的记者都要经历的。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记者也是挑战极限的铁人。

7月31日,意大利队选手詹卢卡(前)在铁人三项混合接力赛中。

7月26日,参赛选手在比赛中游泳。

更高!

作为一个中国人,乒乓球是看过很多次了,但真正在现场所感受到的气场却是完全不一样的。国乒“诸神”在场上的气定神闲,也让我迅速稳定心神,围绕场地找寻拍摄的角度。看国乒的比赛,最大的感受就是无论遇到何种困难,大家总会稳住阵脚,一分一分地追,一分一分地拼,一分一分地赢,这种自信源自于强大的实力,或许对于国乒来说,他们在追寻更高的境界——我们要战胜的不是对手,而是自己。

7月28日,陈梦在比赛中。

7月28日,樊振东在比赛中。

7月28日,日本选手伊藤美诚在比赛中发球。

更强!

7月29日,中国选手陈诗在比赛中。

击剑、皮划艇也是我没有拍摄过的项目,所以在赛前我十分紧张。比赛开始以后,我感受到在击剑中两名剑客那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场,在皮划艇比赛中则是人与水的角力。两项运动虽然不同,但同样需要一方以自身更强大的力量去征服对方。这不仅需要敢于亮剑的勇气,也需要看准时机奋力一击。

8月1日,法国队选手梅廷(右)与俄罗斯运动员博罗达切夫在击剑项目男子花剑团体金牌争夺战中。

更团结!

8月7日,美国队球员杜兰特在决赛后庆祝。

篮球是我从小就喜欢的运动,这次在东京拍到奥运男篮总决赛也实现了我的球迷梦。8月7日,男篮总决赛美国对阵法国,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最强的两支球队之间的较量。美国队巨星云集,法国男篮也有世界顶级内线戈贝尔等人,比赛气氛紧张,高潮迭起。最终,美国队在本届奥运赛场重回男篮之巅,但同时法国队的实力也让人惊讶。近些年来,各国篮球水平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美国队再也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

作为一名体育记者,我在本届奥运会最大的遗憾也是篮球。中国男篮自1984年以来第一次缺席奥运会,中国女篮也止步八强,遗憾离场。看着飞速发展的世界篮球,真希望我们的国家队能更快地重回往日的巅峰。

8月4日,中国队球员王思雨在女篮四分之一决赛对阵塞尔维亚队的比赛中拼抢。

8月3日,替换下场的阿根廷队球员斯科拉(左)与队友拥抱。当日,在东京奥运会男子篮球四分之一决赛中,阿根廷队不敌澳大利亚队,无缘半决赛。

8月3日,西班牙队球员保罗·加索尔(右)在比赛后与美国队球员拥抱致意。

转眼间,东京奥运会就结束了,或许多年以后再回想起来,我会忘记赛事中的疲惫,记住的只有赛场上一幕幕精彩瞬间以及每天回到驻地与同事们一起查看照片互相学习的场景。作为IOPP的我们努力完成这个称号赋予我们的使命,与那些国外优秀的摄影记者同场竞技。赛场上的运动员们争金夺银,场边的我们也捍卫新华社摄影团队在国际体育新闻摄影报道上的荣耀,我们的每一位成员也做到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

信息来源:新华社